点解呀,孩子说《我不喜欢书了》?

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举世欢腾,你送代表美丽智慧的玫瑰,我送代表知识力量的书,温文尔雅乐哉乐哉!忽然,小宝一句“我不喜欢书了!”恍如惊天炸雷,打破了美好的向往,不喜欢书了,那未来和希望如何安放,知识的殿堂如何迈进…… 是我哪里做错了,选书不对还是读的腔调不对?怎么能不喜欢书了呢?

“不喜欢书”真的这么令人焦虑恐惧吗?但这或许是重视教育的家长在某些时刻的反映。但,孩子又是怎么想的呢?“不喜欢书”的背后的真正动机又在哪里?

英国才女作家黛西·赫斯特《我不喜欢书了!》站在孩子角度,讲述了孩子对书感情的变化,由“喜欢听故事—不喜欢读书—自己创作书—爱上读书”的过程,这也是孩子学习阅读的必经之路,同时这本书也在向家长们演示了如何养成阅读习惯的方法技巧。

书的封面是两只红蓝小怪兽,短小浑圆的身材,一张无敌大嘴嘟嘟着好似遇到了什么大麻烦,彰显着一脸的无奈,呆萌可爱极了。书名及时提醒我们,真的有麻烦了,我不喜欢书了!为什么呢?翻开探究下吧,同时也在心里打个小结,我喜欢书吗?书在我的生活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在纳塔莉和小艾生活中又是怎样的?从环衬和扉页中可以找到答案。

纳塔莉和小艾拿着毯子和一堆书,好像准备开启什么神秘探险活动,而另外一本书和玩具公仔放在一起,在孩子看来,书和玩具一样,都可以带来数不尽的欢乐,不是束之高阁的高贵装扮。我们期待的——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生活成为你想要的样子——抑或就是这样的。在书籍触手可及的环境中,爱上阅读其实是顺理成章的事。

纳塔莉和小艾非常喜欢听故事,喜欢和爸爸一起看,听妈妈讲睡前故事,外婆讲精灵故事,自己创编故事等,多么和谐的家庭阅读氛围啊!而且阅读花样多多,可以坐着看,躺着听,拿书读,道具讲,自己编,伙伴演等~ 简单的开篇把阅读的九宫格差不多都占满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想不爱书都难!纳塔莉在车上看着其他人沉浸在书中的样子,给自己设了个小目标,等自己会看书了,要看全世界所有的故事!这是一种怎样的豪迈!


曾经也有小朋友,进到图书馆,看着满墙的书感慨我要把这里的书全看完!其实爱听故事是我们每个人潜在的本性,想想几十万年人类的历程,最初靠的就是口口相传的故事得以延续下来~ 所以喜欢故事是我们基因的选择,顺应心中的阅读需求,多听故事吧!

但喜欢听故事就喜欢自己读书吗?面对看起来像好多刺和鸟爪子一样的文字和字母,纳塔莉有些烦腻了。这是阅读初学者的状态。毕竟相比整个人类的发展,文字的产生还是较短的,文字阅读需要一步步学习,学会了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书愈来愈好看。

纳塔莉接受大家的建议,坚持练习念书,走路在看,等巴士在看,陪外婆购物时在看,荡秋千时也在看…… 终于小有成就字都认识了!但打击又来了,小艾的书他不会,于是终于扛不住了,宣布“我不喜欢书了!” 在孩子进入自主阅读路上,会遇到障碍,成长的绊脚石。当然不是真的不喜欢,我们需要探究问题所在,然后帮助孩子找到自信心,走出困境。过程需要时间,我们可以给予孩子更多耐心的等待和陪伴。

智慧的纳塔莉妈妈听后没有强烈的反应,仍旧坐在她的书桌前,身体微倾和纳塔莉简单说了几句而已,引导纳塔莉想到了新主意,自己编故事给小艾听!孩子们的思绪如潮,点子很多,过家家角色扮演极易进入状态马上上身,效果还很好哦!他们真的是创编故事高手!小艾提醒,我们可以把故事放进书里,这样就可以再看一次啦!于是,一家人共同行动,制作孩子们自己的小书,然后挤坐在一起阅读,感觉特别的美好!美好刺激引发下一个行为,后环衬中纳塔莉和小艾坐在毯子上,手里拿着他们自画自编的小书开心的读着,旁边还有无数他们创作的故事,看自己的作品其乐无穷啊!封底他们各自抱着一摞书,有自己创编的,还有经典的童话故事等,可以猜想他们还是喜欢上书了!

《我不喜欢书了!》换位思考的角度举一反三地分析孩子读书的故事,生动写实地反映了孩子和书建立联结的过程,明快的画面牵引着读着紧跟着角色情绪变化,作品一出即入围2018世界插画奖。作家黛西·赫斯特,毕业于剑桥大学艺术学校童书插画专业,她独特反传统,用她可爱率真的个性拥抱童年,在她的作品中总能看见真实可爱又有成长烦恼丝的孩子。她的出道作品《头顶上有鹦鹉的女孩》荣获艾兹拉·杰克·季兹奖,入围安徒生出版社的克劳斯·弗鲁格奖,并登上《泰晤士报》童书畅销榜。《小猪希尔达和逃家宝宝》获得麦克米伦插画奖。

阅读发生在每时每刻,阅读方式多种多样,爱上书爱上阅读其实不难,乐享其中是最大的动力,一起读书吧,悦读阅美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