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容易被情绪左右而失去正常的理智(倒退爬行动物大脑的控制),此时需要回归到正面管教原则。正面管教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学会怎样把管教中所遭遇的挑战作为你学习的机会。当把犯错误看作是一个学习机会的时候,承认错误就好像变成了一次让人兴奋的的探索。当大人为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冲突(任何冲突至少是在两个人之间发生的)承担起责任时,孩子们通常都愿意仿效大人做出的榜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孩子们基于对自己生活经历的理解,在对自己,他人以及周围的世界做着决定并形成信念。他们的行为建立在对于自己为了“生存”和“成长”,而需要怎样做的信念之上。我们童年时代形成的信念在我们长大成人之后,就变成了我们的人生蓝图。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会做的事情。父母花时间训练孩子的生活技能,并允许他们通过实践这些技能来培养责任感和自信心,孩子就会掌握有价值的人生技能。同时,需要让孩子接受和体验一些失败更为重要。
每个孩子对自己所感觉到的环境做出的不同解释,孩子有很好的察觉能力,但解释能力却很差。如果自己的某个兄弟姐妹在某方面做的很好,自己的唯一生存选择只能是以下事项之一:1)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方面发展自己的能力;2)竞争,努力做得比家中其他孩子更好;3)反叛或者报复;4)因为相信自己赢不了而放弃。因此,需要营造合作而非竞争的家庭氛围。
(一)出生顺序对孩子的影响
排行最大的孩子往往错误的认为必须成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显得自己重要。老大做得可能不尽人意的原因,在于因过于追求完美而造成他们过于紧张,以至于表现得没那么好。
排行最小的孩子很容易错误的认为,他们必须不断操纵别人为他们服务,才能显出自己的重要。最大的危险是只要他们没得到别人的照顾或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往往认为生活不公平。他们可能产生的想法:“当别人照顾我时,我才觉得他们爱我。”在孩子三岁以后,如果父母继续为孩子穿衣服,就是在剥夺孩子发展责任感,自立和自信意识的机会。孩子就不太可能培养出对自我能力的信心,相反,他们觉得只有别当别人替他们做事时才会有归属感。
(二)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不良行为主要是指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 主要原因:或许是因为在建立日常惯例时,孩子没有受到尊重。或许是因为大人没有意识到,强求会遭致孩子的反叛和权力之争。而“启发式提问”能引发孩子的合作。
我们需要从承担责任的方面来考虑,并且注重于解决问题(包括把犯错误看作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注重于不良行为或惩罚。 当你认识到在你孩子的不良行为中你也有份时,你就能知道该怎样改变你的行为,进而帮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我们应该对不良行为承担至少与孩子同等的责任,并且要学会使用鼓励性,长期有效的方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因失望而做出的行为有更多的了解。
四个错误观点和错误行为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 孩子的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关注时,才有归属感。采取方法: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转移孩子的行为;安排特别时光;建立日常惯例;花时间训练孩子;召开家庭会议;默默的爱护扶孩子,设定些无言的信号等。
2)寻求权利 孩子的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采取方法: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并请求孩子帮助;既不要开战也不要投降,而是撤离冲突,让自己冷静下来;坚定而和善,不说只做,决定你该做什么;让日常惯例说了算,培养相互的尊重;给予有限制的选择,在设立一些合理的限制时得到孩子的帮助;坚持到底;鼓励,引导孩子把权利用在积极的方面;召开家庭会议。
3、报复 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采取方法:处理受伤的感觉:“你的行为告诉我,你一定觉得受到了伤害,能和我谈谈吗?”;避免惩罚和还击;反射式倾听;做出弥补;鼓励其长处;召开家庭会议。
4、自暴自弃 错误观念:不可能有归属感,我放弃。采取方法: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小步前进,停止批评,鼓励任何一点点的积极努力关注孩子的优点,不要怜悯,不要放弃设置成功的机会,教给孩子技能,示范该怎么做真心喜欢这个孩子,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鼓励,鼓励,鼓励召开家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