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4日 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学面面观 阅读体会(补)

摘录:

1.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有赖于感知和倾听年轻人的能力。但是教育的机智不仅仅是一门技巧,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即兴的、临场的反应能力”。

2.眼神可以表达出教育关系中心灵的能量。为了培养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我们需要看懂眼神,并根据对眼神的理解去行动。

3.真正的教学需要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对孩子们世界的体验中去。

4.一个有能力的老师能将眼神运用得如此有效是因为他自己和眼神是完全融合的,眼神已经成为他经历和理解教室里任何一个情境的方式了。


优选分享中摘录

          形成“肌肉记忆”的教学生态

肌肉记忆(Muscle Memory),人体的肌肉是具有记忆效应的,同一种动作重复多次之后,肌肉就会形成条件反射 ,开车熟练的人会对车形成肌肉记忆,这属于肢体动作技能;刷题刷多了,会对题型形成肌肉记忆,本能想到该在哪里做辅助线,这属于脑力劳动的技能;面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表情,出于身体本能的肌肉记忆;教师之于学生的看见、教育、肯定或表扬,很大程度取决于肌肉记忆。教育的机智不仅仅是一门技巧,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即兴的、临场的反应能力”。

一、课堂突发事件的应机处理

说话不同于写字,写字可以是深思熟虑后的情感表达,而说话也是随时面对情境、事件发出的本能反应。有时不受理智控制,有时不受自我思想控制,不受控制时有发生。例如,老师正在全情投入地讲解某个感人的瞬间,班级内一位调皮捣蛋的学生,忽然大声告状:“老师,放了一个臭屁……”全班因此哄堂大笑,老师前期渲染的感人情绪一哄而散。此时,有多少老师能不大发雷霆,有多少老师能忍住不批评气氛破坏者。然而,这样逆天的举动是否暗藏教育机智,是否可以因此找到教育的契机点呢?既然,已经破坏了原有的课堂教学,可否将错就错地就事论事,可否一两句话让学生回到原本的氛围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大发雷霆般的震怒都是不可取的。生气是不能控制自己情绪,是修为不够深的一种低劣表现。

二、课堂上常态事件的常规化操作

常态事件的常规化操作,似乎是废话。然而常态事件确实有发生,常规化操作是天天见,所以是不容忽视的大事。对待学优生的惯常优秀表现,是给予一如既往的表扬评价,形成终结,还是利用其优秀的表现去辐射引领其他同学。对待学困生的懈怠表现,课上睡觉或溜号,面部表情茫然,是置若罔闻,还是查找原因后,利用讲故事,利用读书来使其改变。随着年级的增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不主动回答问题,配合老师的是闭嘴闷闷学,面对如此沉默不语,教师是听之认知地满堂灌输地讲解,还是利用小组合作调动学生充分表达。常规讲内涵,首善在引领。教师要充分修炼自己的内功。知识内功和修养内功会让教育在润物无声中得到发生。语文老师不能因一个词而博古通今,旁征博引地讲出故事,举出实际案例,那么语文课堂必然是干瘪无趣的。数学老师不能引领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不能在生活当中寻找到数学模型的原型,不能在数学和活动中积累数学核心素养,而是单一地讲计算,讲习题,那么数学课堂必然会受到学生的厌弃。同样道理,其他学科劳动、艺术、综合实践、英语、道法、科学,无论是哪一学科的老师,都要为学生创设必要的条件,融入到相应的故事中,让学生在适当的情境中适当的活动中,得以提升和进步。

几十年形成的教学肌肉记忆常态,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要想改变,唯有经历几十次乃至上百次的新的肌肉记忆,才能覆盖更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