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束缚
我今年36岁了,我做很多事情,都会来自原生家庭的束缚,他们都有焦虑症,会千方百计的对我进行阻碍。不支持就算了,各种各样的设置阻碍。
我在2022年为了学习心理学,第一步就是来自父母的羁绊。他们的心理问题非常严重。自己没有活明白,喜欢干预别人的生活。国内的靠谱的心理学家专门开通一对一辅导的没有几家。最后千挑万选终于选定好一家。是通过森田疗法自救。
结果我的父母知道了我的计划以后。各种查资料。以他们的认知,查到了一家军事化戒除网瘾的机构,就是网上发视频把小孩子送到那里进行管制的地方。他们打电话问了一下,像我这种35岁的人去那个网瘾戒除机构得多少钱。那边电话说至少得准备50万。
我想的是心理学,他们想得是那样。
这样,我父母三天两头的往西安住几天。就希望我不去。
我最害怕的是,我自己去了以后,我父母选择大闹。因为大闹之后,肯定没有机构可以再让我选择了,因为国内的心理学都是以理论派,论文派为主,能够拥有实战能力的非常少。
能够想象,当你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你的家庭是第一羁绊。这是你的阻力。父母如果在社会上混的很一般,最好不要听他们的。表面可以听,但实际不要做。因为大概率你做了会像他们一个结果。因为他们的认知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父母干预你,实际上是对你的判断力不放心,可他们的判断力又好到哪里呢?在心理学,父母的干预代表教育的失败。因为要教育孩子主动承担自己选择的责任。从人生课题上看,每个人有自己的课题,父母有父母的课题,子女有子女的课题,每个人的课题是不一样的。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课题分离。尊重各自边界。
我就想起了,我的奶奶,总是试图改变对方,但从不改变自己。总是责怪别人,而不是改变自己。
我奶奶一直喜欢干预别人的选择。莫管他人闲事。别人没有求助你的情况下,不要管别人的事情,会少很多烦恼。
我曾经就爱管别人的闲事,自作多情的管我大舅的孩子。最终换来的就是疏远。
给很多人提建议,最终都是吃力不讨好。
某些人把吃力不讨好演绎到了极致。别人的事情为什么要少管。因为想法推动行为,一个行为的产生,意味着背后有无数个想法。你不知道对方的想法,却对对方的行为进行干预。换来的只能是惹人嫌。也叫吃力不讨好。
智慧的人都是怎么做的,无限支持。这在人际关系处理上是黄金法则。因为跟你无关的事情,你选择反对,大多数都是厌恶。
我有个朋友,曾经要创业。我知道他那样会失败,我短暂了说了一下,他的反应一般,我就决定使用支持原则。因为说服他不创业,只会失去朋友,而且他会认为我挡他财路。就算他成功,我也得不到什么。所以,反对的收益肯定是最低的,而支持的收益是最高的。
所以,以上,到处去干预且吃力不讨好的人可以定义为愚蠢之人。而这个社会上智慧的人都是不干预的,因为他希望所有人最后都帮他。
来自原生家庭的羁绊,需要子女在认知上比父母非常高,第二个改变的愿力也是巨大的。才有机会冲破枷锁,突破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