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风云录(十二)硕讬、阿达礼身死;豪格废为庶人;多尔衮超卓的政治手腕

站在客观角度而言,多尔衮封王时所封的“睿”字,绝对是恰如其分。但是这里的“睿”字不应解释为“聪明”,而应当解释为“狡猾”。

多尔衮的发迹,完全是依仗皇太极的宠信,而在皇太极死后,他又首倡拥立皇子和二王辅政,将皇太极生前的绝对嫡系,即两黄旗内臣、侍卫和济尔哈朗,拉到了自己身边,完成了偷梁换柱,攫取了比皇太极时代更高的权力。

权力这种东西,就如同水塘里拔藕,藕出则水入,不会留下一个空坑。而多尔衮,就是皇太极死后涌进坑里的水。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可以设想以下,如果多尔衮同意硕讬和阿达礼的方案,在他两的拥护下登基,局面会是个什么样子。

首先,从道义上讲,多尔衮刚刚拥立了一个皇帝,而这个皇帝又没干、当然也没机会、没能力干一些伤天害理的事儿,就把皇帝废掉,熟知中原王朝历史的他当然知道这种事情的严重后果。

其次,多尔衮虽然曾经跟硕讬同驻锦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并不代表他支持硕讬、阿达礼接班两红旗。

他之前提出的跟济尔哈朗共同辅政的方案时,就曾提出八旗军队两人分领的方案,这就意味着他也想继续皇太极的集权策略。而一旦他在两人的拥护下登基,两人势必因为拥立之功接管两红旗,多尔衮再想处理就很棘手了。

况且,阿达礼提出的是多尔衮为王、自己当“从王”,也就是二把手。而此时的阿达礼,既无军功,也无资历,只不过是依仗皇太极对他老爹的宠信,继承了一个“郡王”的封爵。这种水平的人,竟然也想当二把手,喝酒上头了吧你,多尔衮怎么会跟这种人联手?

再次,两黄旗一众近臣、侍卫的底线,就是立皇子,在这个前提下,他们才会支持多尔衮、济尔哈朗辅政。

虽说硕讬拉拢了图尔格,这个图尔格在当时也是个重量级的“内大臣”,但那只是硕讬的一面之词。况且在崇政殿议事结束后,为了巩固幼主地位,索尼、谭泰、图赖、巩阿岱、锡翰、鳌拜这些两黄旗的重量级人物在三官庙立誓,发誓忠心辅佐幼主,六人一体。

如果此时多尔衮反水,立时会祸起萧墙。

最后,多尔衮清楚地知道,李自成此时已经重新出山,崇祯的明帝国已经如大厦将倾,此时对清帝国而言最重要的是内部稳定。

基于以上原因,多尔衮对于硕讬和阿达礼的拥立,采取了以下措施。

“于是,和硕礼亲王、和硕睿亲王自其言于众,质讯具实。

阿达礼、硕讬扰政乱国,以叛逆论,阿达礼母、硕讬妻结党助逆,及同谋之吴丹,俱伏诛。

罗洛宏因同诣和硕礼亲王所,收系,以不知情免罪。

大学士刚林亦收系,因首白于诸内大臣,往伺伊王阿达礼动静,又将伊王交与和硕睿亲王,且一一具首于内大臣等,亦免罪。

以和硕礼亲王即行举发,籍阿达礼家尽给之。”

翻译一下。

代善向多尔衮举发,硕讬、阿达礼谋立多尔衮为帝。多尔衮和代善召开会议,让硕讬和阿达礼当众表态,他两承认确有其事。

然后,他两以“扰政乱国,以叛逆论”的罪名被杀,同时被杀的还有阿达礼他妈、硕讬的老婆、同谋吴丹。

大学士刚林虽然参与了这次谋划,但是他在事情败露前主动向两黄旗内大臣告发,告发后又潜伏在阿达礼身旁,将他们的举动及时汇报,最后还将两人抓起来交给多尔衮,所以免罪。

代善举发有功,抄没阿达礼的家产赏赐给代善。

评价一下这次事件。

最大的受害者是代善。

皇太极之所以能够接班,最大的原因就是代善的全力支持。代善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能量,是因为其确实有实力。

在整个后金时期乃至清朝初期,代善家族人才辈出。代善自不必说,亲王掌旗,还是掌两旗;长子岳讬,爵位至成亲王,战功赫赫;次子硕讬,战功赫赫;三子萨哈璘,精通满蒙汉文义,文武双全,深得皇太极信任,死后追封亲王;六子满达海,也是文武双全,开始崭露头角。

正是因为代善家族过于庞大的势力,在整个皇太极时期,除了萨哈璘,代善和他的一堆猛人儿子们都在遭受皇太极的打压。岳讬、萨哈璘先后病死,硕讬、满达海职位很低,代善也被恶整,两红旗一蹶不振。

现在,多尔衮补了最后一刀,干掉了代善的次子和嫡长孙。

我一直怀疑,这次“拥立”事件就是多尔衮授意为之,因为他是最大的获益者。

一个毫无疑问的立场是,多尔衮肯定是想当皇帝的。如果他没这个想法,不会私召索尼“议册立”。而他推举福临,是迫于形势的顺水推舟之举。

现在,他已经有了底牌,也就是辅政王,所以他想试一试,看看自己有没有可能更进一步。

而要试,首先他需要探听此时各方的态度。

但是,这个打探的人不能出自两白旗的亲信。如果他派自己的人去,傻子都明白主谋是谁,到时候自己也说不清楚。所以他私下暗示硕讬、阿达礼,让他两出面,去打探各个实力派的态度。

这两个人不仅跟自己关系尚可,而且在皇太极时代不受重用,名义上跟自己还不是隶属,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他两先后联系了济尔哈朗、两黄旗的内大臣、代善甚至是多铎,凡是能争取的都争取了,但是结果让多尔衮很失望。

济尔哈朗不表态,两黄旗内臣只有图尔格响应,多铎闭门不见,代善直接拒绝。

这会儿,多尔衮又摆出一副正义的嘴脸,当众审判硕讬、阿达礼,大义灭亲,当然,灭的不是他自己的亲。

这么一来,代善举发自己的亲儿子、亲孙子,自断双臂,损失惨重;众人看到了多尔衮“公正、无私”的一面,进一步巩固了多尔衮的地位。甚至连两黄旗的一众大臣,也开始依附多尔衮。

后来豪格就曾说过:

“谭泰、图赖、索尼等率二旗归附多尔衮。”

可能是因为熟读汉族典籍的原因,多尔衮装样子是很有一套的,甚至比皇太极更影帝。

顺治元年阴历正月初一,朝鲜国王遣使致书祝贺元旦。在朝堂上,二王辅政模式正式开始,多尔衮对济尔哈朗说:

“朝鲜国王常以礼来馈,较诸王独厚。向曾奏闻先帝。今我等辅理国事,谊无私交,此等馈送,永行禁止如何?”

遂定议今后禁止诸王、贝勒收受外国馈送礼物。

这个意思就是,朝鲜国王之前经常给我(多尔衮)送礼,比其他王公的礼物要丰厚。我之前曾经将此事向先帝反馈。现在我们两已经开始辅政了,这种国家之间的友谊不应当掺杂私交,这种方式的送礼,永远禁止怎么样?

然后议定,自今往后,禁止诸王、贝勒接受外国馈赠的礼物。

怎么样,是不是很马列主义?

但其实你仔细想想,现在的多尔衮,与皇帝无异。他禁止手下接受外国的馈赠,也就是只允许外国向顺治赠送礼物。那么礼物送给顺治与送给他,有什么区别吗?

这样做既彰显了自己的大义,还加强了中央集权,实际上还没啥损失,真睿智也。

当然,按照中华民族的传统惯例,宣扬完马列主义,就该打击自由主义了。现在代善已经残了,济尔哈朗还不到整治的时候,对两黄旗的诸大臣要甄别动手。所以,现在能被“自由主义”一下的只剩下豪格了。

而豪格本人也是相当配合,在皇位争夺战中失意后的几个月里,他干了这么几件事儿。

某次喝完酒,豪格评价多尔衮:

“非有福人,乃有疾人也,其寿几何而能终其事乎!设不克终事,尔时以异姓之人主国政,可乎?”

翻译过来就是:“多尔衮不是个有福气的人,而是一个有病的人(大概率是讽刺多尔衮只有一个女儿,近乎无生育能力),他的寿命能有多长呢?能做好他的本职工作(辅政)吗?如果他还没完成辅政工作就死了,那时就是异姓人主持国政了,这种局势怎堪设想呢?”

这里这个“异姓”,说的就是另一位辅政王济尔哈朗。其实人家济尔哈朗也姓爱新觉罗,只不过不是努尔哈赤亲生的。豪格这里把他放在“异姓”之列,骂多尔衮的同时还得罪了济尔哈朗。

然后,他又回忆起当年大伙儿推举他当皇帝的光辉岁月,发表感慨如下:

“其时我亦劝令勿立,由今思之,殆失计矣!”

翻译过来就是:“那会儿我也推辞、谦让,让大家不要立我,今天想想,悔青肠子了啊!”

这又把刚刚登基的顺治以及忠心拥护顺治的两黄旗大臣得罪了。

别急,豪格老兄的表演还没完。接下来,他又指责两黄旗的一班大臣,即:

“谭泰、图赖、索尼等率二旗归附多尔衮。”

其他经典语录如下:

“我岂似彼病夫(多尔衮)?”

“我岂不能手裂若辈(多尔衮)之颈而杀之乎?”

所以说,豪格竞争不过多尔衮,不是运气问题,不是实力问题,而是智商问题。他要整多尔衮,一定要把类似“谋逆”、“结党”、“揽权”等类似的罪名戴到多尔衮头上,一定要联合友善中立方代善、济尔哈朗和两黄旗诸臣,一定要发誓效忠新主以站到正义的立场上。

而现在呢?

豪格把能骂的人都骂了一圈,能得罪的都得罪完了,而给多尔衮挑选的罪名,竟然是“病夫”、“有疾”。

这他要是能够斗得过多尔衮,那就见鬼了。

当然,豪格也是个没胆儿的人,因为他这些话并不是当着多尔衮的面儿说的,而是跟自己的亲信们私下交流说的。

那么,为什么私下说的话会出现在史料上呢?这是因为豪格自认为的铁杆儿亲信把他卖了,这个亲信的名字叫何洛会。

何洛会,失其氏,满洲镶白旗人。他爹阿吉赖跟随努尔哈赤起兵,官至牛录额真。他爹死后,何洛会承袭父爵,兼领镶白旗巴牙喇甲喇章京。

这个巴牙喇甲喇章京,之前介绍过,即为护军统领。如果你记性好,你应该记得,从皇太极夺阿济格的旗主之位一直到崇德四年,镶白旗旗主是多尔衮。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何洛会是多尔衮的亲兵统领,他两的关系类似鳌拜与皇太极的关系。

崇德五年,也就是在皇太极将两白旗打乱重组、多尔衮去正白旗当旗主后不久,何洛会被任命为正黄旗蒙古固山额真,统领正黄旗下的蒙古军队。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任命。

如果你有印象,我之前花了很多笔墨写过的“移营事件”,就发生在崇德五年。

这会儿皇太极已经发现多尔衮的势力有点庞大了,开始敲打多尔衮了,所以将多尔衮手下的人往自己身边拉。

崇德七年,何洛会又到了肃亲王豪格的手下,很快得到了豪格的信任,史载“颇见任使”。

“颇见任使”到什么程度呢?如果你还记得,我前面写过,崇政殿议政之前,豪格私下联系济尔哈朗,让其拥立自己为帝。豪格派过去联络的这个人,就是何洛会。而这种事情派出去的人,绝对得是铁杆儿心腹。

一个给多尔衮当了十年护卫队队长的人,先是被皇太极搞到了正黄旗,然后又成为了豪格的属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成了豪格的心腹。

用两个字形容以上现象,就是诡异。而能够解释以上现象的唯一答案是,这哥们儿是多尔衮派过去卧底的。

而现在,何洛会将豪格私下的言行揭发出来,下面的事情就是走流程了。

两位辅政王召集诸王、贝勒、贝子、公及内大臣开会,公开审判豪格的罪行,豪格承认罪行,被幽禁,不久释放,但被废为庶人,夺其所属七牛录人员,罚银五千两。而豪格的同党,固山额真俄莫克图、议政大臣扬善、甲喇章京伊成格、罗硕等四人,以“附王为乱”的罪名被处死弃市。 

至此,豪格的势力彻底衰落。

很耐人寻味的一点,豪格事件后,多尔衮下诏褒奖索尼不依附于豪格一党,赐给他鞍马一副。

你看,装得多好。

济尔哈朗这个人,实在是个老狐狸。这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后,他敏锐觉察到,如果自己再不表态,下一个被“自由主义”的人很可能就是自己了。

所以,在顺治元年初,他做了如下表态:

郑亲王济尔哈朗集内三院、六部、都察院、理藩院堂官曰:今后凡各衙门办理事务,或有应白于我二王者,或有记档者,皆先启知睿亲王,档子书名亦先书睿亲王名。其坐立班次及行礼仪注,倶照此例行。

也就是说,虽然他两都是辅政王,但各种请示、记档、排班、排序、礼仪等,都是多尔衮在先。换句话说,就是他自己承认多尔衮是首辅,自己是次辅。

就这样,通过“拥立事件”和“豪格事件”,多尔衮在当上辅政后不足半年的时间内,彻底搞残了豪格的正蓝旗和代善的两红旗,稳住了济尔哈朗的镶蓝旗,还将手伸向两黄旗诸大臣,不断地分化、瓦解两黄旗势力。

手段之高明,手腕之狠辣,当得一个“睿”字。

顺治元年正月十五日,摄政王多尔衮、济尔哈朗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及文武群臣,“誓告天地,期同矢忠报国。”

稳定完内部后,多尔衮开始着眼更为远大的目标,入关。




本文出自大鹏人文《前清风云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28,412评论 6 53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8,514评论 3 41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76,373评论 0 37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62,975评论 1 31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71,743评论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99评论 1 32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3,262评论 3 44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414评论 0 28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8,951评论 1 33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40,780评论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2,983评论 1 36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8,527评论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4,218评论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4,649评论 0 26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889评论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51,673评论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7,967评论 2 37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