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喜欢一位朋友发的朋友圈,因为她的朋友圈经常晒她做的家常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懂生活、会生活、爱生活的人。
她已经过上了退休生活,小棉袄(女儿)也在今年考上了社区工作者,没有什么心事了,目前只管享受生活就是。她是一个很重视仪式感的人,做的家常饭应时应节;她也是一个爱家人的主妇,做的家常饭单从视觉上就让人觉得美味可口,让人看得不禁想去她的家里蹭饭。
腊八节的时候,她发的朋友圈是一个视频。视频中是正在火上熬着的紫红色腊八粥,粥面上泛起些微的白沫,一个个透亮的大泡在锅底热力的加持下热热闹闹地冒出来。红豆又红又亮必是熬得软软烂烂的,熬好的腊八粥也必是黏稠香甜的,让人越喝越想喝,胃口大开。
天气寒冷的日子,带着欣喜用小勺舀上一勺热得烫嘴的腊八粥,先吹吹热气,然后小心地送进口腔,抿一口品味一下,吹着热气再抿一口。随着一小口一小口的腊八粥下肚,从口腔一路到胃,一股暖流迅速在全身散开顿感热乎乎的,五脏六腑亦是熨帖极了,给个神仙也不换啊!
腊八的时候,现在很多人家都不会特意熬腊八粥,我也是其中的一个。看到她发在朋友圈中的熬腊八粥视频,我真是佩服她对待节日的这种虔诚的仪式感以及秉承传统的认真态度。
在我们当地有过六月初一(农历六月初一我们当地叫“半年”)的习俗,这一天要吃饺子。现在很多人图省事,到饺子店里订饺子吃,让外卖员送来。她亲手包了白菜饺子,特意发了朋友圈“今天过六月初一(半年),咱也包个白菜(百财)饺子图个吉利。”
春天的时候,韭菜最鲜嫩,脆嫩微辣,吃在嘴里似乎还有回甘,她包了韭菜鸡蛋鲜大虾肉的饺子。看着她在朋友圈里发的照片,让我馋涎欲滴。拌好的饺子馅里,翠绿色的韭菜,炒好的金黄的鸡蛋碎,白得如冻般的切好的大虾肉,色彩清新分明,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煮好的饺子薄薄的皮里,透出的是韭菜的绿,鸡蛋碎的黄,大虾肉的纯白。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蘸点儿蒜,咬一口,慢慢咀嚼,细细品味,真鲜啊!
这时候,她还去田野里挖了很多小根蒜,长小根蒜的地方很少,天知道她是在哪儿找到的。回到家她耐心地把一个个小蒜头剥出来,洗干净,做了一个汤菜,肯定别有风味吧!小时候我在村后的沟里挖过两三次小根蒜,这有多少年没见到了!小根蒜不能人工种植,只能去田野里挖,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是独属于春天的时鲜野菜,她好有心啊!
煮好的饺子摆在饭桌上,她也不是乱放。虽说盛饺子的四个盘子花纹、形状不尽相同,她也要两两摆整齐,捣好的蒜碗放在顶头上,很有美感,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蒜也捣得很好,很细很黏稠,酱色醒目,蘸饺子吃定是又辣又开胃吧!
她包的包子也不错。小茴香人们都是包饺子,她却独辟蹊径包包子。绿绿的茴香切得很细,肉切成均匀的小块,酱色的肉块看起来炒过了,让人看着特别有食欲。她包的圆包子,一圈顺时针旋转着的棱,最后在中心封口。蒸好的大包子油汪汪的,加上小茴香独特的香味,味道真是令人浮想联翩!
她做的面疙瘩汤,从视觉上就让人感觉手艺不错:表面有一层油星,汤里有绿色的蔬菜,打的很好的鸡蛋花,面疙瘩用筷子搅得都是小块没有大疙瘩。这面疙瘩汤绝对不是清汤寡水,喝起来定是咸淡适宜滋味悠长吧!
她烙的白面饼,表皮上有着漂亮的褐色焦痕,炒一盘土豆丝就着吃,这两样最对味吧!她烙的玉米饼,金黄金黄的,表皮上亦有恰到好处的焦痕,搭配烙好的干痴狗鱼(狗光鱼),绝配!就是一盘家常的煎咸菜,她火候掌控得很好,煎得松松散散焦焦的,配的是精致的花卷,看上去就让人胃口大开!连一盘简单的拌咸菜也那么精致,就着馒头油条或是喝苞米稀饭,吃起来不油腻很清新吧!
饭桌上摆放着她家的一顿家常饭:一小碗煎咸菜,一盘炒包菜,一大碗炒米饭,一盘可乐鸡翅,现蒸的花卷,一小碟蓝莓,喝的是苞米稀饭,喝到肚子里很滋润!无论从色彩上还是从营养上都可圈可点。杨梅、西瓜这些应时的水果也在她家的饭桌上及时出现。家常饭精心、用心做到这种程度,我只有羡慕不已的份!
夏天到了,她家的饭桌上出现了白糖拌西红柿,这道菜清凉爽口;出现了辣炒蛤蜊,这种蛤蜊我们当地叫“三丑蛤蜊”,很鲜很鲜;出现了油炸知了。还有一道人人爱吃的肉炒土豆片。看得我真想马上去她家蹭饭啊!
刚参加工作的女儿也小试身手,做了烧茄子和煎鸡蛋蛤蜊黄瓜汤,发朋友圈她骄傲地说:“我女儿的手艺还不错吧!”看来她的衣钵不日之后会被女儿完美继承。
从她发在朋友圈的家常饭上,我看到的是她对家人的爱心与耐心。精心、用心地做好每一顿饭,一家人围桌而坐,看家人吃得很香,她的内心亦是很满足的。认真做好每一顿家常饭,与家人幸福地度过每一天,这就是她做家常饭的意义所在吧!
美味的家常饭菜首先让家人劳累之后的饥饿感一扫而空,其次是抚慰了肠胃获得了心灵上的愉悦感。
家常饭虽不能与星级酒店里大厨们做的饭菜相比,但它贵在接地气,每一个家庭有独属于自己家庭的家常饭,是每一家的主妇在长期生活的基础上摸索出来的智慧,是真正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