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作品总能引发读者关于某些问题的深思,并给予我们无限的力量和希望。终于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悲愤、激动、痛心、荒诞充斥期间。北平,这个曾经的帝都,古老而辉煌的皇家建筑、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热气腾腾的烟火人间,这一切因为日本侵略者的践踏而变成了人间炼狱,抗战八年,这里的自然景观依然美丽、建筑依旧肃穆,但却已不是老祖宗安居乐业的所在。
这里上演着战争的残酷与罪恶,人性的复杂与险恶,有逆来顺受的亡国奴,有出卖灵魂的汉奸,也有逐渐觉醒的灵魂,有贫苦大众相依相守的温馨,更有一腔热血以身许国的勇士。
一个读书人在乱世中如何自处?这也许是一个比生死更难解答的问题,比起普罗大众,他们似乎活得更加痛苦,因为读过书知道了礼义廉耻、看清了是非善恶,因为身上读书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不甘心做一个亡国奴,一边是为五斗米拼命劳碌,一边又向往着走出牢笼去战场杀敌报国,这就是祁瑞宣内心的矛盾所在,身心的折磨无处不在,彷徨、抑郁、无奈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尽管暂时无力逃出围城,但是他可以凭借自身现有的条件去为抗日要尽一份力,最终,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人生价值,不管是炮火连天还是在隐秘战线,为抗战尽自己绵薄之力也是可行的,前提就是要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魄力。
当尊严人格受到侮辱的时候,忍让只会让恶行变本加厉,唯有奋起反抗才能活得像一个堂堂正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