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往往以简单的因果关系判断事情的发展或结果,并把一些简单的概念视为所谓的“真理”。我把它称为“单向度(或窄带)”思维。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我可以听到“就是因为买了电脑,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了……”等等,回顾一下,周边类似的“就是因为……,所以怎样……”的表达是否很多;还有一些人只要你提某种建议,他马上加以反对并随口而出笃信的理由。
这些反应了人们的狭窄的思维习惯,因果关系非常简单,非此即彼。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非常普遍,包括我自己也多少会犯类似的错误。
那么怎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下面我就试着分析一下。
1,科学的发展,学科的细分
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使得知识呈爆炸式的增长,人们已不可能了解人类的全部知识。生产的大规模协作又要求人们对专业的知识有较深层次的掌握。迫使人们深入了解并学习专业知识。
也因为专业的分工,使得提供培训的教育界的学科也随之越分越细。这也是趋势。无论是社会的分工或专业学习都迫使人们走专业化的路。
但作为个体的人而言,我们掌握却应该是相对广泛的知识体系,才有能力适应社会对人不同的需求,才会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更具创造能力。但在这种环境下学习的人们,往往只对专业知识有较正确的掌握,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的较少,因此,得到的结论就有失偏颇。
2,概念的抽象
在现今快节奏的社会活动中,要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抽象的概念无疑是最佳的方式。但概念的由于简单就是省略了大量的信息。往往会有词不达意,接收者又会有以偏概全现象出现,造成沟通双方的错位。所谓的标题党是形象的表达。
信息的冗余,很多是对信息的诠释,有助于对信息的理解。只有在对信息(或概念)有充分的了解后,才能使事物有良好的发展。否则前景不一定尽如人意。我国在发展的进程中已有了一定的教训。曾记否,百(千)团大战、共享单车等这些概念似乎还没得到有益的尝试,都已消失或问题多多。真担心“区块链”的后果。
3,中国人文化的影响
中国人的文化有一大特点,即“微言大义”,这也许是中国文字的形成时是刻在龟背上的。人们要想记录一件事,最好方法无疑文字,但由于载体坚硬不方便刻写,书写者尽量以较少的文字表达更多的内涵。虽然以后书写工具的改善,微言大义又成为有文化的人炫耀的工具被保留下来。同样,中国人的成语特别多、总结性言论似乎也特别多(也许是源于这里)。然而由于生活、教育背景的不同,对“微言”的解释因人而异,容易产生歧义。
4,不同场合对事物的定义不同
从逻辑上讲,“概念”是确定其内涵并包括其所有外延,光有内涵并不能代表全部。且在不同视角外延是不一样的。例如:“人“这个概念,可以是男人和女人;可以是白种人、黄种人、黑人等;可以是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等等 。对于一些较新的概念,人们理解起来就会有问题。比如你现在问问中国人,不知道“区块链”人似乎不太多,但真正准确理解的又有几个?
5,个体认知的差别
人是一种有情绪的动物,人的七情六欲直接影响对事物的判断,人们会根据个人的好恶而屏蔽一些信息。本事正常的事情,经他一加工就会呈现出特别的倾向性,如:在家政领域,老年人往往对现金更看重,对服务者费用更敏感,表达出来就是“某某只知道要钱……”,发展成只针对这一点而埋怨,对于服务者的工作能力不加考量,而好的服务本就是有价的。
总之有许多原因会导致思维的窄化,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不断的提到自己的思维的能力,因为一直以简单的思维方式,会形成一种习惯,而习惯单调了,需求会窄化,享受也会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