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阅读课的姿态》

小说教学(摘要)

我们进行小说阅读的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把知识学习变成借助知识的阅读活动。

    小说阅读教学自然无法回避有关小说的基础知识。但正如我们在语文教学的知识观里一再强调的,语文课程的知识本身并不是学生要学习和掌握对象。学生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需要进行实践、阅读和写作。因此,小说教学中的小说知识不是教学的内容。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讲,是为了帮助学生将来的小说阅读;从教学过程来说,是为了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教学意图。

2.把性格概括变成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解读。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不应是概念和标签。概念和标签是别人阅读小说、理解小说的结果,是其他读者对小说人物认识的提炼。王安忆说:小说是心灵的历史。毫无疑问,小说是写人的本性,是写人与人的关系。人的性格,人的命运,人性的弱点,人性的美丽,无疑都是小说要表现的内容。就这个意义来讲,阅读小说就是在读人,读人则主要是读人的内心世界。性格特点往往只是内心世界的一种表征,没有内心体验的小说阅读,没有走进小说人物内心世界的小说阅读,只能是隔空互望,所谓性格特点的概括只能是贴个标签而已。

3.把主题解析变成借助小说解读生活。

      小说教学要理解主题是对的,但必须强调:一是理解主题不是告诉学生一个固定的结论,耿不是强调一个抽象的人生道理,而是让学生在小说阅读中丰富心灵,丰富人生体验,丰富对生活、世界的感知和认识。二是主题的认识和理解不是一个抽象和概括的过程,而是由阅读小说故事进入小说世界进而认识生活世界的过程。从小说教学策略的角度看,就是借助主题的理解引领学生好好读小说,把小说主题的理解变成阅读小说的过程。

4.把特点归纳变成借助文本学会读小说。

      好的小说,既体现了小说文体的共同特征,又有着鲜明的个性;既体现了作家的基本风格,又有单篇的特点。就这个意义上说,小说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特点,但如果只是识记每篇作品的写作特点,最多只是知识的增长和概念的增加。因此,我们主张借助单篇小说的特点引领学生学会阅读小说、欣赏小说。

阅读心得:

      小说教学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一些文体知识,而是借助小说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解读生活。从而达到借助零碎的文本知识学会阅读小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