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那萍
前些天一个朋友诉说,有一段时间最怕接到妈妈的电话,我就觉得好奇,为什么会怕接到妈妈的电话呢?
她说,有时正在工作的时候,妈妈打个电话过来,开始好好的问候了彼此当时的情况,然后妈妈就会把话题引入到她要聊的内容易,就是没完没了的数落,我不表示结束,都没有挂电话的迹象,严重影响自己的情绪,有时就会忍不住对着电话歇斯底里,对面妈妈看到我这样的态度,情绪也更高涨,说我这个女儿没良心,我挂了电话,又会打过来。反复几次之后,看到是妈妈的来电,心理就一阵紧张不敢接了,但也不能总不接,有时就让妈妈在电话那头说,自己不回话了,让她发泄完,真的希望妈妈的电话话尽量不要影响自己的心情。
听了朋友的诉说,我也觉得头麻了,面对这样的妈妈,我们要如何处理这样的关系,怎么做才能更好的相处呢?
最近读到了一本书,《与家人相处的秘密:界限,爱与规则》,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著
其中第一章就有写到成长过程中与父母关系,家中有控制型父母如何处理。
和我诉说的这位朋友现在完成学业独立在外地工作,而之前一直在妈妈身边,自己什么事妈妈都知道,现在离开了妈妈,妈妈可能有太多的不放心,时常打电话问候又啰嗦,讲着讲着就把不开心的事勾出来了,对女儿太多的不满意,抱怨,有种想要掌控女儿的生活,但女儿大了又管不住的感觉。
妈妈为什么想要掌控女儿的生活, 书中说到执迷于控制,是因为害怕失控。 一个人为什么要去控制另一个人和他的生活?原因很简单,害怕失控。失控意味着把自己脆弱的一面暴露出来,面临被攻击和被伤害的危险。其实,控制型的人内心都非常焦虑、恐慌,而越是焦虑、恐慌,就越无法忍受失控。一旦出现失控的信号,这种人就会用激烈的手段试图把人或事拉回自己的可控范围。
书中举的事例,就和朋友妈妈有些相似, 那如何面对掌控型的妈妈呢? 第一,尽量避免与妈妈决绝地“分离”。女儿和妈妈提前沟通好,让妈妈知道女儿将来会如何安置她,而不是直接把她推开或是让她感觉自己正被推开,那么她就不会产生强烈的恐慌和不安。
第二,如果妈妈坚持自己的观念,不愿意妥协,我们不妨用一种友好、委婉的方式实现“分离”,避免激烈的情绪对抗,尽量减少对彼此的伤害。
第三,不要一直逃避母亲的对抗,要主动面对她这种状态,关心她,试着理解她的感受和情绪,接纳并包容她。只有真诚的关心和爱护才能给人安全感。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女儿渴望获得独立自由,会让妈妈觉得很可怕。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女儿独立自由就意味着不再依附妈妈,与妈妈划定界限或拉开距离。如果双方不再信任彼此,这种界限和距离就会被视为疏远或忽略,会让一方担心自己的需求或发出的声音能否得到对方的积极回应,并因这种担心而感到孤单。
因此,与亲近的人划定界限必须先征得对方的同意。当然,对方很可能不遵守界限,这时就需要我们去明确界限,用一种比较温和但坚定的方式拒绝对方的入侵。
第四,要避免因为自恋或愧疚去撩拨妈妈。 第五,实在无能为力,不知如何应对时,可以试着示弱,向妈妈诉说自己的委屈、难过。攻击只能刺激对方攻击自己,暴力只能刺激对方用暴力对待自己,唯有爱和善意才能激起对方的爱和善意。
作为女儿,不妨告诉妈妈,你会一直和她在一起,即使有了爱人也不会与妈妈分开。对妈妈而言,这是最好的承诺和保障。 读了这些分析之后,我们明白控制是害怕失控,妈妈怕女儿离开后失控而焦虑,担心以后的生活,懂得了事情背后的原因,我们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就不会手足无措,不会歇斯底里,我们懂得各自的界限,给到妈妈安全感,接下来就知道要怎么行动了。
书中通过各种事例,分析了家庭中常见典型的各种问题,有时感到书中所讲到的片断,就是自己生活中的某个时刻,回想当时的不知如何处理,读来晃然大悟。对于心理学基础小白来说,语言简单,容易理解。
书中先从自己和父母关系开始,再过度到和伴侣相处关系,再到和自己的孩子的关系,以及身处需要父母帮忙带小孩子的时候,如何处理三代同处的关系。当我们能厘清爱,界限和规则,明确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对方的,尊重对方和自己都是独立的个体时,我们人际关系交往中,就不会谁控制谁,谁改变谁,彼此都做自己,内心就更自由,而过程中更要关注自己个人的成长。
处在家庭关系中我们,可能正是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时期,每天被这些复杂的关系纠缠着,浇头烂额中,那么这本书的某些案例也许就能帮助你理清一些思路,从别人的事例中反观自己,透过心理师的分析,看透事情的本质,那么会不会少一些迷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