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的学习,亚洲人比白人和黑人更多的采取群组的学习形式,无论是正式的学习小组还是非正式的学习小组,都是以群体为单位的。嗯他们在一起写作业,一个人不会做,总有另一个人会做,而且这个会做的人可以给不会做的人进行讲解。这样他们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实际上花了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微积分学科里的重要概念,而相对少花了些时间进行专门的计算。白人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更多,不过他们随时都向别人或者向助教寻求帮助。他们在课堂外也会探讨微积分,甚至会针对困难的问题相互参考笔记和解题思路。
但是黑人学生跟白人和亚洲人的方式都不同,他们在学业方面非常独立,学业对他们来说完全是私人的事情。下课后,他们回到宿舍,关上门,一个人憋在屋里头闷头学着好几个小时。学习时间比亚洲人和白人都要多,但是他们考试的成绩却并不理想。他们在课堂测验中还没有白人以及亚裔学生的表现好。他们都知道自己不比其他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少,甚至比他们学习的时间更多联想到悬在自己头上的刻板印象。他们会觉得这种体验太令人沮丧了,而这种挫败感让他们怀疑自己是否属于这里。
黑人学生表现欠佳,是因为他们选择的策略是一个人孤独的埋头苦干,恰恰是这种策略导致他们倍感挫折,进而意志消沉。而其他人却以更加愉快、更加高效的方式合作,他们通过整合更多智力资源的方式,轻松解决了黑人学生凭一己之力无法解决的难题。
感受:要合作,要学习。自身体会就是听报告做记录,自己的记录方法从原始的纸笔记录,到录音,到看别人用电脑直接实现图文并茂,后来发现手机也可以,再后来见到别人用“讯飞听见”,可以直接把听到的内容转为文字,还有利用各种思维导图工具对笔记进行个性化整合……大开眼界。还有班级管理,一交流就知道自己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大家做得都差不多。不要敝帚自珍,多分享,多交流。学生也是,不要闭门造车,不要孤军奋战,要开阔视野,同伴互助。
有机化学课程会比较难,你有两个选择,第一是先用一个学期完整的旁听一次课程,然后第二次正式选修课程学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到一些不这么激烈的学校,在暑假课程中选修有机化学,然后再想办法把获得的学分转回普林斯顿大学。所以。当指导老师看到学生这门功课上遇到困难时,就会建议他们从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以免他们在这里耗上一学期,最终还是得不到一个好成绩,这使他们进入医学院的希望变得渺茫。当白人或者亚裔学生听到类似的建议,他们很容易接受,他们会很快退掉当前课程,选择两种方法之一。
但是黑人学生在接到这种建议时,往往会拒绝他们的建议,继续留在课堂中,一直拖到他们没有机会退掉各课程。嗯。他们之所以要坚持选修有机化学课程,似乎是为了证明悬在他们头顶的那种刻板印象是不正确的,可能这正是他们的父母教导他们做的事情吧。因此,这些黑人要。坚持一条道,走到黑。这种过度努力的现象和自负的状态,是否是由刻板印象和身份威胁引发的呢?就像父亲所教诲的那样,我们黑人要比别人加倍努力才能成功。
我想到一句话,你想证明什么呢?有必要为了对抗偏见而钻牛角尖吗?你这么努力的想做好一件事,你想证明什么呢?想清楚,那是初心,不要偏离了初衷,背离了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