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学习日志】
本训练营:林超所长的通识课
今日主题:第十七课 历史学重要模型
学习日期:2022年11月11日
本课能量金句: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人间世》
1. 哲学的定义
哲学,是对人类终极问题的系统性反思。
哲学和哲学家本人所处的特定环境、特定体质、性格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正所谓“彼之蜜糖吾之砒霜”。因此要客观地看待哲学家以及对应的哲学思想。
2. 内圣外王
2.1柏拉图“内圣外王”的主张:在一个理想的国度里,做国王的那个人应该就是一个哲学家。
【我思】内圣外王这个观点很打动我,一方面修炼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心和“圣人”靠近,另一方面在现实物质的生活中去获取最大的成功。和所长一样,在过去的某一段时间里,我也有这样的困惑,觉着这两样东西不能兼而有之,也正是这样的想法束缚了自己的行动。其实这两者可以很好地共存,金钱并不邪恶,财富也并不都是通过那些类似于欺瞒、利用、套路之类的所谓奸商的“手段”得来的,相反,拥有金钱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所以看见金钱的“空”性,也就是看见了金钱的无限的可能性,要做一个快乐的有钱人,用金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荐书《当下的力量》
2.2冥想是一种能够让人回归平静的做法之一。冥想当中的基础练习是数呼吸,这个即便是没有学过冥想的人也可以直接拿来用。
数呼吸的做法,佛家有安那般那法门,道家有吐纳法。下面介绍一种安那般那法门的简化版:
吸一口气,再缓慢地吐出去,然后把气吐完之后,停在那里,不要着急吸下一口气,然后开始数数,憋不住了,就吸气,调整几个呼吸之后再做一组。
这里有两个要点:①不要再吸气之后,把气憋在肚子里开始数数,而是应该把气吐完之后再开始数,这个状态被认为是更接近于佛法里“空”的状态。②呼吸最好使用腹式呼吸法。
【我思】庆幸自己遇到了崔律、很早就了解到了冥想这个神奇的存在。虽然并不是为了修禅或者钻研佛法,但我一直都对冥想的作用非常认可,希望能多做冥想,并且一直保持这个好习惯。另外现在学了瑜伽才知道,其实我们自身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比如用自重去锻炼自己的身体,调整自我意识和身体之间的链接,其实是很美妙的一个过程,也是一种不断向内探索的过程。
3. 正反合三段论
3.1定义:发展的起点即“正题”,这个正题会孕育自己的对立面,即:“反题”,这个正反二者最终会在相互对抗中形成统一,即“合题”。
【我思】“孕育”这个词非常妙,如果在看待每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够看到它最最明显的方面的对立面,看到它蕴含的反面其实是非常厉害的,这样做是把辩证的思想融入到了看待事物的过程当中,而且这样也会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我们身边的人事物,而不至于盲目。比如只看到一个人的好,或者只看到一件事情消极的方面,其实都没有很好地运用辩证法。
4. 反者道之动
解释1: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端,都会有一种朝相反方向移动的倾向。
解释2:任何事物都包含了对它自己的否定。
名言1: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想法时,仍能保持行动能力。——费兹杰拉德
名言2:正确的反面是谬误,但一个深刻真理的反面,很可能是另一种深刻的真理。——物理学家玻尔
【我思】这一点有点像“否极泰来”这个成语所揭示的含义。月满则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这个道理, 比如历史上王朝的更迭,必然是这个朝代从创立到蓬勃发展一直到顶峰,顶峰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刻,因为顶峰意味着接下来的时间无可避免得要走下坡路了,所以随着一个朝代到达顶峰之后对应的就衰落和灭亡。掌握了这个规律之后我想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能够随时抽离自己的觉察,另外就是当其中的一种事物开始走向巅峰之后就要去规划新的萌芽的事物,不然等待自己的就是衰落了。
5. 消极想象(斯多葛哲学)
5.1定义:就是做一件事情时要先去想象发生的最坏情况,然后想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5.2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当发生每一件“坏事”的时候,我们有可能身处两种不同的情况:①预想过最糟糕的状况,那无论接下来发生的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都有下一步行动,不会因此丧失行动能力。②预想的情况都是最好的状态,那发生“坏事”时就只有懵圈或者气急败坏。
5.3辨析:消极想象&消极情绪
消极想象:具有建设性的,能够把即将发生的状况全部囊括进去,让计划更加完善,同时即便是发生了“坏事”,因为之前有过规划也能够积极应对。
消极情绪:具有破坏性的。会让自己沉浸在消极的状态当中,行动能力减弱或者丧失。
【我思】这一段让我想起了“死亡冥想”,就是去想象今天晚上你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那你还有那些事是必须要做的,哪些事是不必做的,这样想过之后头脑就会很清晰,而不是在日常的琐事当中忙的晕头撞向,不知所以。而且当我们开始这样思考的时候,有些不健康的习惯也会和我们分离,如果在离开之前不需要做的事那今天也不要去做。
当然死亡冥想和消极想象是有区别的,或者说消极想象是包含死亡冥想的,死亡冥想只是消极想象的其中一种。想象死亡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在这个世界的每一分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活着,同样的消极想象也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在真正的“消极”发生时能够更加积极的应对,同时对发生的“好事”心怀感恩。因为我们知道,“好事”只是这件事发生的其中一种可能性,而且它发生了,那就值得我们去感谢它的到来。说白了就是带着觉知和觉察去生活,而不是把一切好事都当成理所当然,把一切坏事都归咎于运气,从而怨天尤人。
6. 控制二分法
6.1分类:把自己周围的人事物分成3个部分:能控制的、不能控制的以及能控制一些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
6.2应对:①能控制的:100%专注;②不能控制的:彻底忽视;③能控制一些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提炼可以控制的,100%专注,其余的,彻底忽视。
6.3难点:①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区分清楚哪些是能控制的,哪些是不能控制的?
解决方法: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以及这个方法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唯手熟尔。
②可以分清哪些是不能控制的,但就是无法释怀?
解决方法:在看清“空”性本质的前提下,反本能地行动。
例子:庄子鼓盆而歌
“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俨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我思】庄子的做法才是真正看透人生本质的人,或者是看透宇宙运行规律的人的所作所为。但是正常情况下,人不会这么通达,因此就有了无法释怀这种情绪。无法释怀的情绪其实再正常不过了,毕竟一个人就算是英雄,也有无法控制的人和事。重要的是,不要在无法释怀的情绪当中待太长的时间,这个时候真实是最有力量的,承认自己做不到所有的事,承认有些人并不能受我们控制,允许和接纳这些,然后带着这些能量再启程。
7.价值剥夺模型
所长:大多数人不快乐,是因为他们把快乐建立在了不牢固的根基上,这样以来,如果根基发生了地震,那么瞬间快乐就会被剥夺,而对这种剥夺的担忧,就是导致大多数人焦虑的根本原因。
解决:把自己人生的锚点建立在那些更加稳定的事物上,我们内心的安全感就会越强,抗挫折能力也会越强。
【我思】把快乐建立在追星上,如果这个明星塌房那快乐的根基就不存在了;把快乐建立在比别人有钱上,那只要身边有个人比自己有钱那快乐的的地基就要经历一次地震。为什么这些地基不稳?因为这些地基都是在向外找,就是外求。更好的地基是内观自己,把快乐建立在自己的身上,比如这一次的表现比上一次好,或者自己做公益帮助更多的人……把地基建立在自己的行为上更容易获得快乐,也不容易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