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组织部门必须坚定扛起使命职责,着力健全高素质专业型干部培育、选拔、使用、严管“四位一体”工作体系,切实建设一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专业型干部队伍。
把好培养方向,蓄足“源头活水”。专业型干部培训不能“大水漫灌”,而应结合成长规律和自身特点做到“精准滴灌”。一是紧盯专业素养千方百计培训。针对发展需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采取定期调训、选派挂职、重点磨砺等方式加强培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风廉政等内容作为“必修课”,将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内容作为“选修课”,给专业型干部提供管用的“营养套餐”。二是紧盯专业能力千锤百炼锻造。有组织、有计划地把政治好、能力强、有担当的专业型干部,放到发展试验区建设、种养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一线锻炼,放到乡镇磨练,放到专业性强的岗位历练,不断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积极选聘部门单位班子成员、专业能力强的离退休干部担任“业务导师”,重点为年轻专业型干部提供指导,有效缩短成长周期。三是紧盯专业特长千姿百态画像。依托公务员信息库、干部工作政策库、干部信息系统“两库一平台”,通过领导评价、群众评议、民主测评等方式,从专业岗位实际需要出发为干部“精准画像”,杜绝“美颜滤镜”,发现培训一批懂规划、懂招商、懂项目的专业型干部,让专业化干部队伍形成青蓝相继的局面。
立好选用标尺,激活“一池春水”。选准专业型干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解决专业行业领域“用人之渴”的前提条件。一是树立政治合格的导向。实施选前“政治体检”,大力选拔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明白人”;坚决将政治上的“墙头草”“两面人”与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问题的人挡在门外,确保选出来的专业干部既懂专业也懂政治,让组织和群众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二是树立敢打硬仗的导向。大力实施“淬火锻造”工程,规范实施考试竞岗一批、基层推荐一批、“揭榜挂帅”自荐一批、组织考察一批“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把“是否具备专业知识、能不能干好专业的事”作为选拔的重要依据,把专业型干部选用到畜牧、财政、卫生、城建等专业领域“墩苗拔节”。三是树立善于斗争的导向。坚持把专业岗位作为“试金石”,把攻艰克难作为“磨刀石”,选拔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的专业型干部,在矛盾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危机冲突面前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坚决斗争,让专业型干部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以强的斗争精神和斗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扎牢严管护栏,营造“青山绿水”。良好的成长生态是打造专业型干部队伍的重要保障。一是做到政治监督具体化。要把坚持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具体到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着力发现和纠正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上心、不务实、不尽力,甚至阳奉阴违、弄虚作假等问题,帮助专业干部把好成长“方向盘”。二是做到日常监督常态化。延伸监督触角,关注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朋友圈、社交圈,提前打好“预防针”、常态筑牢“防火墙”,让监督的“探照灯”24小时常亮。及时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专业干部提醒帮助,坚决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管涌”变成“大塌方”。三是做到容错纠错精准化。针对少数干部存在“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的错误认识,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科学界错、合理容错、及时纠错,加强对“下”的干部教育管理,让表现好的重新“上”,真正让干部放下“思想包袱”,真正让专业干部放下“思想包袱”,敢于在高新技术、产业升级、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工作中攻坚克难、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