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咸和甜。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前一天,我唱着端午歌谣,蹦蹦跳跳地提着包粽子的材料,满心欢喜地奔向厨房。
奶奶教我包粽子。
我和奶奶坐在板凳上,面前摆着三个盆,放米,放枣,泡粽叶。奶奶动作熟练,挑选出两片粽叶,交叉着放,窝成一个“圆锥”,在一手捞米、放枣,仔仔细细地填实;最后,那粽子在奶奶手里翻了个跟头,粽叶就服服帖帖地包裹好了,再用棉线一缠,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出炉了。奶奶满意的看着自己的作品,将它放在手心,一边向我展示,一边询问:“就这样包,会了吗?”我稍有些犹豫,微微皱着眉头,一直在回忆刚才的步骤,随即,接过奶奶手里的粽叶,打算开始。
我刚开始就错了,那圆锥形的小筒卷得像圆柱,米一放进去便全漏了。奶奶性子急,见状,一把夺过粽叶,做起示范。可能是我的手掌问题,粽叶总是卷不好,最后只做了填米和放叶的工作。奶奶一边包一边数落:“唉,你怎么连这点事都学不会呢,笨手笨脚的。”
奶奶包粽子上锅蒸熟,我们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剥开绿油油的粽叶,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扑面而来,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糯米似珍珠,如玛瑙,我一口咬下去,那种味道真是令人回味无穷,我想这应该就是“舌尖上的中国”吧!
端午节让我感觉到了屈原无私爱国的胸怀,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包出美味绝伦的粽子,更让我感觉到了中国传统节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