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姥姥上江阴岛》终于发表在“校刊”上。由于写的是新事、身边事,特别受到老师同学的注目。我当然也乐不可支,有空就跑到“校刊”前瞅两眼。
初二时,班里来了个转学的,名叫李一凡(非真名)。他的天分很高,特别对于诗歌创作的痴迷,更是达到了无以自拔的地步。
同是诗歌爱好者,我们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只见他天天沉迷于各种诗集中,把课余时间全花在“创作”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一首小诗在报刊上发表了。这对于我们班来说,不谛于爆了一个原子弹。
“喂,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的一凡写的《秋韵》一诗,发表了!”自习课的铃声刚响过,自诩“消息灵通人士”的小王,手举着一份《中学生天地》报纸,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向全班同学“发布”他的“最新消息”!
全班同学闻声哗地围拢过来,都想看看变成了铅字的诗是什么模样。
再没有比李一凡更激动的了,当他看到诗题下赫然印着自己的大名时,不禁眼眶湿润了——多少个苦熬的夜晚,今天总算有了香甜的回报……
李一凡的诗歌发表的消息,像风一样从我们班迅速地刮向其他班级。不久,便传遍了全校。多少同学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走在路上,总有人在他背后悄声议论:
“努,《秋韵》就是他写的!”
“是吗?真了不起呀!”
李一凡在校园里的知名度迅速提高,许多同学干脆不叫他的名字而直接称呼他“诗人”。
“诗人!”这曾经在他的梦幻中无数次闪耀的桂冠,如今让李一凡轻易夺得。虽然心里有些“酸涩”,但我还是热忱地祝贺他。
在一片赞扬声中,李一凡还是很理智的。他对我说,单凭发表一首仅六行的小诗,就接受下“诗人”的桂冠未免太天真了些……可我看得出来,他喜欢同学们这样称呼他。
他表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同学们看看,他是无愧于“诗人”这一光荣称号的!
《秋韵》的发表,宛如在熊熊燃烧的“创作热情”上泼了一瓢油。他开始制订出一整套宏伟的“创作计划”,决心要写出“无愧时代”的伟大作品。
然而,缪斯竟是那样地作弄人,他频频投出的诗稿,不是石沉大海,就是换回一张张铅印的退稿信。愈是如此,他愈显得求“登”心切。课堂上,他常常魂不守舍。成绩单上的许多科目“红灯”闪亮,不断地发出警告。
为满足偶然成功后日益膨胀的虚荣心,他开始把别人的作品抄在稿纸上,署上自己的姓名,投了出去。
一而再,再而三……
他一次又一次地陶醉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又是一节自习课,小王攥着一张报纸,满脸卑夷地来到李一凡的座位前,把报纸摔在他的面前。
李一凡慢慢地展开报纸,原来那报上刊登的是一封揭发他抄袭别人作品的“读者来信”。他感到一阵晕眩,仿佛从高高的“云端”上摔了下来……
全班哗然!
全校哗然!
学校的校长、老师多次找他谈话、开导,要他吸取教训正确对待同学们的议论。但这一切似乎都无济于事,他请了“病假”,狼狈地离开了同学们……
2022-02-05下午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