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了一上午的试卷,特别累。本来只有两节课的自己,在第三节课时就端坐在桌前,一张一张试卷地批改,令我最开心的就是我们班学生写的作文了。半命题作文,什么和什么,可以自由发挥,记叙文或议论文,甚至想象作文都可以。通篇改下来之后,大部分学生写的都是想象作文。现在回想,有几篇文章都是很棒的。孙文昊的《七斤和八斤》,两个小婴儿从小出生时的重量是不一样的,但是长大之后八斤重的孩子很普通,而七斤重的孩子成了一位很优秀的人儿。如此什么和什么竟然成了一种对比,一种成长中的思考,一种改变。慈增玲的《小溪和大海》,两个角色的对话,最后引出了一种环保生态的思考,启发着自己和读者们去保护身边的水资源。特别棒的想法,因为最近一个单元才上的文章都是在跟大家宣传“只有一个地球”的理念,学生们在无形中或许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那一点了。叶星雨的《爸爸和手机》,自从自己的爸爸有了手机之后,就不再做家务了,只是一个劲儿地盯着手机玩,像是着了魔一般,不怎么和自己说话,她在文章里发出了呐喊,呼吁天下的父母们要做孩子的榜样,时刻的长久的陪伴并不只是待在身边就行了,还要和孩子们去体会生活,一起去认识这个世界呢。詹王俊的《我和妹妹》,他的文章里流露出了对自己小妹妹满满的爱意,特别棒的小男孩,一直记着母亲告诉自己的话儿,作为哥哥要时刻保护家里最小的妹妹,要懂得去让,去心疼妹妹。于是,他详细记叙了自己和妹妹之间发生的三两事儿,什么吃糖果啦,玩游戏啦,读来真温暖。想起二年级时曾经学过的文章《我不是最弱小的》,小作者就是描写一家人出去玩,中途下雨,父母把雨衣给了“我”,而“我”又把雨衣给了路边的花儿。似乎小时候的“我”就能领悟到父母说话的真谛了,并且能够身体力行地去做那样一件保护弱小的事情,正是个了不起的小孩子。班里的男孩子们基本上都有一个小妹妹,他们在平常的口语交际课上总会提到自己和妹妹之间发生的有趣的小故事,想来孩子们总会将自己的童年说得有滋有味的,真好!
我永远都记得自己在上初中时,自己的弟弟刚好上小学一年级,那时候我就喜欢骑着自行车载着他,从家到学校,他坐在我的自行车后座上,格外开心的样子。十年之前的那画面一直留在我的回忆里。如今,弟弟已经上高中了,再不会坐在我骑得自行车后座上,每当我想骑车载他时,他总会说:还是我载你吧。那就是长大的样子,男孩子长大之后的模样。然而,现在我就看着班里小男孩在一个劲儿地向上长,他们的童年时光在作文里荡漾着,一幅幅美好的场景出现在我的眼前,真好!
3e5.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