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正式迎来了很多人特别期待的2025年的第一天,之所以说“特别期待”,是因为这刚刚过去的2024年,很多人都过得不顺。实际上,据我的观察,很多人2024年整体的感受是:更忙、更累、更焦虑、却更没有获得感,甚至于对未来也没有多少乐观向上的确定感。虽然没有多少确定性的期待,但依然希望通过“跨年”来扭转这刚刚过去一年的“颓势”。
上个月,我走访了12家企业,这中间有过得还行,稳中有增的,但多数企业的经营情况是远不如去年的,这些企业的领导者们经常会问我的总量是:接下来要怎么办?我给出的看法主要两点:一是公司现有的、成熟的业务是根据地,是主场,得保住,并要能够实现提质增效,而这样的业务通常都比较成熟了,很难再有高的附加值,需要通过提升效率来获得更多利润,实际上,也是我经常讲到的一个观点:一项业务一开始或者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到最后通常都只能获得与劳动投入相当的辛苦酬劳,再想拿到更高的利润或附加值,几乎不可能。简言之,新时期,企业原有的业务必要向管理要红利。
二是要想办法开拓第二增长曲线,结合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开拓新业务,也就是我通常讲的“业务转型”,这个比较难,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较大的投入,当然最重要的是领导者的眼光——用有限的资源赌不确定的未来。类似于小米在2024年可以说就比较成功的开拓了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新能源汽车。
在2025年的第一天,我重点讲讲企业如何向管理要红利。实际上,2024年,我们就已经看到,在多数行业都由原来的增量向存量发展的当下,向管理要红利,几乎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激发员工潜力,企业可以在成本控制、资源配置、组织协同等方面获得显著优势,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
一、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的利器
精细化管理是向管理要红利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要求企业对每一个管理环节、每一项业务流程都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优化。在成本控制方面,精细化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准确识别成本浪费的环节,通过改进生产流程、降低原材料损耗、优化库存管理等方式,实现成本的大幅降低。例如,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原材料采购、存储、领用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将原材料成本降低了10%以上,直接提升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在提高效率方面,精细化管理通过明确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加强绩效考核等措施,使员工的工作更加有条理、高效。以某企业职能管理部门为例,通过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将原本繁琐的报销流程进行了优化,报销时间从原来的平均7天缩短至3天,大大提高了部门工作效率,同时也为企业的资金周转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人才管理:激发创新活力的源泉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向管理要红利,离不开对人才的有效管理。企业要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在人才选拔方面,企业应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潜力,通过多渠道招聘、内部选拔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同时,建立公平、公正的晋升机制,让员工看到个人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
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要根据员工的特点和职业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例如,某智力密集型企业针对管理人员,每组邀请行业专家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集中授课,课程主题包括技术向管理转型、沟通管理、领导力、企业文化、时间管理等,使管理团队更好地掌握管理科学的一面,提升了整体的管理素养,和管理能力。
在人才激励方面,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将员工的个人绩效与企业的整体业绩紧密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除了物质激励,企业还应注重精神激励,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重视,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三、组织协同:整合资源的高效引擎
向管理要红利,更需要加强组织协同,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过去诸多行业高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企业内部通常都是“单打独斗”的,整体的协作能力都比较差,实际上,在现代企业中,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至关重要。通过建立跨部门的沟通机制和协作平台,企业可以促进信息的快速流通和共享,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某企业的研发部门与市场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协同关系,研发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人员也能为研发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双方共同参与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使产品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合理设置部门和岗位,减少冗余环节,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四、数据驱动:精准决策的有力支撑
信息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向管理要红利,离不开数据的支撑。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企业的运营数据、市场数据、客户数据等进行深入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精准的依据。例如,某零售企业通过分析客户购买数据,精准掌握了不同客户群体的消费偏好和购买习惯,据此调整了商品的陈列和促销策略,使销售额大幅提高。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做好标准化建设,优化管理流程和业务模式。例如,某企业通过引入智能制造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向管理要红利,是企业实现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更是当前大环境、区域环境及行业环境下滑的背景下,在市场红利、人才红利日渐势微的背景下的有效抓手。通过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人才管理激发创新活力、组织协同整合资源、数据驱动精准决策,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企业应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方法,将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欢迎关注)。
作者简介
王荣增:管理咨询师、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管理培训师、商业作者。专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咨询及培训,著有《精进管理: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