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第147/365天
今日阅读《用得上的哲学》
——破解日常难题的99种思考方法
作者:徐英瑾
第一章:逻辑论证:思考的方法与原则
21、“中庸之道”:也许能迅速找到一个正确的猜测方向
在前面我们提到,在猜测的环节,我们除了要服从所谓的“奥卡姆剃刀原则”外,还可以用中庸之道来帮助我们找准猜测的方向。但作者认为中庸之道并非总是靠谱的。
1)什么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就是在两个比较极端的猜测之中,找一个不那么极端的猜测(顺便说一句,这里的说的“中庸”与中国儒家在伦理领域里说的“中庸”,完全不是一回事)。
2)中庸之道并非总是靠谱的。
理由一:盲目取中道的做法,缺乏概率论的支持。
理由二:有时候根本没有什么中道可取。
理由三:中庸之道有时会导致两头不讨好。
理由四:中庸之道很可能会导致自相矛盾。
3)勇气不是怯懦与鲁莽的中道。
勇敢并不是因为有胆量,而是因为勇敢中带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智慧,如果你足够智慧看到了做成某件事是有可能成功的,那么你的行为就可能更大胆一点。所以不能简单的把勇气视为怯懦与鲁莽的中道。
4)做事的逻辑:圆融地推进不圆融的道理。
中国人(特别是儒家)讲的是圆融意义上的“中庸之道”指的是:做人要谦和,得理还得饶人,不能咄咄逼人,要尊老爱幼。这个层面上的中庸之道,并不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中庸之道。我们前面所说的中庸之道,是在两个假设之间,寻找一个相对来说不那么极端的中道。仅仅因为这个所谓的中道看上去不那么极端,就去偏好它,这就不对了。
注意:我们一定要分清做事的逻辑和做人的逻辑,它们是不一样的。在做人的逻辑上我们要圆融,但在做事的逻辑上一直保持这种糊里糊涂、老好人的态度,那么整个社会最后就要为我们的愚蠢买单,所以我们要找到一个方法圆融的推行不圆融的道理,以中庸的方法走向极端。这里的“极端”是个中性词,在此专指对于合理性的无保留支持。
22、马基雅维利主义中的合理性。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是文艺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写了《君主论》认为政治这件事和道德没什么关系。因此马基雅维利主义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一个自私自利、表里不一、为了目标不择手段,刻薄寡恩,只看利益的对象。但马基雅维利主义有部分合理性,即:你不能把对一件事情的道德判断和对一件事情的可行性分析混为一谈。
1)泛道德主义之殇。
把道德判断和事实判断混在一起,这种观点叫“泛道德主义”。
泛道德主义表现的是:只要一件事做砸了,就说是某个人的道性出了问题,但真相很可能不是某个人的道性出了问题,而是他的技术不行,或者他对客观世界的了解有问题。
泛道德主义在论证中牵扯两个具体的论证谬误,一个叫诉诸动机的谬误,一个叫诉诸后果的谬误。
(1)诉诸动机:你居心不良,说话就不靠谱。
诉诸动机的谬误的形式是:如果某人说的话是出于不良的动机,那么他说的话肯定是不靠谱的。
这个论证是有效的,但它仅仅符合逻辑之理却不符合词义之理和经验之理。我们要把情感和事实分成两端,不要把二者纠合在一起。马基雅维利主义就是要把情感和事实分开。
(2)诉诸后果:一个字,干。
诉诸后果,是指因为某事一旦被做成了,其效果已经被预判为好的,所以,我们就应当去做这件事。在讨论泛道德主义的语境里讨论这种谬误,其衍生形式便是:只要做某事在道德上是可以加分的,我们就去做它,而不必关心我们要做的事情本身是否在技术上可以被实现。
有很多西方的政客,在竞选的时候都喜欢玩弄这样的把戏。问选民要不要福利,要不要免费医疗,大家说当然要了。但问题是免费医疗和福利的钱从哪里来?政客就仅仅说这是个好的结果,能够让大家都看得起病,却不讨论“钱从哪里”来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
这里面的思维误区就体现在:这些政客先用道德绑架一个好的目标,却不顾实现目标的具体手段。
马基雅维利主义就是要求大家不要轻易被道德情感打动。换言之,你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要从逻辑之理、语义之理和经验之理这三个角度,对做这件事的可行性进行反复的衡量。
我想到:
网上很多写手就是通过用煽动大众的情绪来引导事件往他设定的方向发展。而广大网友往往会真的被牵着鼻子走,忘记了追踪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只是一味的被道德情绪所裹挟,进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为。所以我们一定不要轻易被道德情感打动,而忽略了对事实真相的探究。要小心: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我们的情绪和善良。
23、普通适用的开会手册——罗伯特议事规则。
利用逻辑力量的基本社会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把事办成。它的具体条目有:
1)动议中心原则:提出个好话题,真心不容易。
“动议”,就是我们要讨论的话题。必须要先有一个动议,再开会讨论,无动议则不开会。
一个好动议,它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一个行动建议。
2)主持中立原则:少说话,保持权威。
会议需要主持人,主持人的基本职责就是按照规则来裁判并执行程序,尽量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对别人的发言表示出某些倾向性的意见。
3)机会均等原则:接下来是你的表演时间。
机会均等原则的意思是每个人都不能抢话筒,轮到你说时你才能够说。举手的时候,先举手者优先,但如果有某一派别没有一个人发言,这个派别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也会优先得到发言权,总而言之,要让更多的派别能够有机会发言。
4)立场明确原则:没想好,你站起来干吗?
立场明确原则是说,你要先说对这个动议是赞成还是反对,然后再说你为何赞成,为何反对。
5)发言完整原则:你先让我把话说完。
发言完整原则即: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这不仅仅是基于礼貌地要求他,更多的是基于词义之理的要求。因为完整的句子才能表达意思。
6)面对主持人原则:别盯着我说话,我好生气。
面对主持人原则,就是正反两方进行辩论的时候,他们不能直接辩论,他们的眼睛要看着主持人,让主持人来控制这个辩论的节奏。
7)限时限次原则:拒绝霸屏。
限时限次原则就是:每个人发言的时间有限,对同样一个动力的发言次数也有限制。这样做就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发言了,防止有一些人控制整个会场。
8)一时一件原则:事要一件一件的掰扯。
一时一件原则就是:一个会的一个时段就讨论一个动议。
8)尊重裁判原则:请不要倚老卖老。
尊重裁判原则,就是要遵守裁判的各种裁定。
9)文明表达原则:我只是看上去坏。
文明表达原则是指:不进行人身攻击,不得质疑他人的动机、习惯或者偏好,辩论应该就事论事。
10)充分辩论原则:开长会是很有必要的。
充分辩论原则是说在会议表决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辩论。
11)多数裁决原则:微弱的多数算不算多数?
多数裁决原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但在某些情况下,少数服从多数会产生一个很麻烦的问题,那就是:微弱的多数算不算多数?虽然微弱的多数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作者更倾向于在一个人员数量可控(因此更难出现舞弊)的环境内实现多数裁决原则。
总而言之,罗伯特议事规则的作用就是在一个相对局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将大家组织起来进行问题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平和、公正、非暴力、有理说理、言简意赅,以绅士淑女的态度把问题给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