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话
不论何时,只要我们的目的是让他人(孩子)以某种方式行事,人们就可能会抗拒,不管我们请求的是什么
二、解读
1、无论在孩子高兴的时候,还是情绪低落的时候,只要我们老想着要孩子按我们指导的方式办事,他们就很可能对我们产生抗拒心理、逆反心理;
2、无论孩子是认同我们指导的行事方法、原则,还是他们不理解我们的意见是对他们有利的,只要他们感受到我们没有尊重他们的自主权,就很容易产生反感、不喜欢跟我们继续沟通;
3、当孩子明确感受到,我们沟通的目的是想要他们按我们指导的方式行事时,他们会直接产生反感情绪,而不管我们的请求是什么,不管我们的请求是否是他们做得到的,不管我们的请求实际对他们自己是有利的;
三、反省
1、我没认识到,即使是孩子也是非常需要被尊重的;
2、我没认识到,一旦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自主权没有得到尊重,就会对哪怕原本对自己有利的指导意见也听不进去;
3、我没认识到,我们侵犯、不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往往来自于我们太执着于想要他们按我们的建议办,自以为我们的指导是对他们最好的;
四、应用
1、在跟潜在生沟通中,尊重要放在第一位;
2、体现尊重自主权的办法是,不要带着想让对方按我们的办法来做思考、做选择、做判断的目的;
3、我们每次沟通的目的都是为帮助对方提升做正确选择的可能性,从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对比信息过程中提升;
4、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直接跟潜在生谈应该选择我校、应该要按什么标准做选择,而是通过尊重、带有同情心,体会对方的苦恼来取得帮助对方的机会,建立越来越融洽的信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