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在别人的世界里跑龙套,不如勇敢做自己~
李筱懿在一个视频当中分享说:我们这一代人啊,从小就被教育如何取悦他人,说话要让别人喜欢,做事要让别人感念,我们无意当中就习惯了,看重别人的感受比自己多,讨好了别人,却难为了自己。
比如,发奋努力却总想要别人的认可;明明自己有选择,还是想听别人的建议,生怕他人不满意;宁可委屈自己,也要顾全别人。经历和看到过种种形式,一个想法映入脑海:把自己还给自己。
最早想到这个题目,是在2023年4月29日做眼部手术准备时,身旁有个朋友,说他比较紧张。我就分享了这句话给他,把自己还给自己,放轻松,相信自己,没问题的。
把自己还给自己,是说作为成年人,我们要把选择权回归自己,做自己该做的判断,承担自己该付的责任,接纳一切选择的结果,做一个自主的人。
为什么说要把自己还给自己?
因为本自具足。例如母亲节当天,有人发圈说,母亲是母亲,更是她自己,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如果一个人能很好的做自己,那她的孩子也会很豁达,很通透。
那怎么做到把自己交给自己?
1.回归自己,本自具足。
我们需要在自我与世界之间找到一个甜蜜的平衡,连接自己,进入世界。
仕明老师说:常常焦虑的人,往往是远离自己的人。他们往往把过度的目光交给他人,比如一个把注意力过度放在孩子身上的父母;把过多目光放在伴侣身上,放在同事身上,尝试用意识的头脑去控制无常变化,那么焦虑就产生了。离开自己的中心,过度的往外延长,把自己交出去了,于是就产生了焦虑和分离。所以,焦虑是一个信息,你需要回归自己,需要把过度投向他人的注意力收回一些。相信自己可以解决面对的问题。
2.接纳他人和情绪
海灵格说过:在这个当下,我见了我身边的环境和周遭的人们,一如他们呈现出来的样子,我也接纳自己,一如我所呈现出来的样子。这里说的就是接纳他人和自己,同时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无论喜悦,还是恐惧,找到合适的方式释放掉。
3.满足自己
回到李筱懿的分享:好的关系,首先是成全自己,再去感染他人。好的东西,先满足自己,再去分享他人。与人交往,选择合拍的,日常生活,选择舒服的。只有自己舒服了,才能和颜悦色的面对这个世界。
我们可以多跟大自然接触,比如在阳台种花,种蔬菜,自己做饭。去户外散步、运动,爬山。看日落日出,看星星看月亮,去露营野餐,听雨的声音,观察云的形状,观察植物的纹理等等。充分的满足自己。
让我们一起回归自己的成长,找到内在的力量,快乐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