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教研室王老师发了一个通知,今天上午要在我们学校召开初中语文兼职教研员会议,具体讨论四个问题:
1.列举本学期教师不好讲的课。
2.反馈学生学不好的课。
3.筛选教师不重视但经常考的课。
4.分析教材中内容少但较重要的知识点。
看到这四个问题,我就认真反思了自己这学期的语文教学。
我和同办公室的其他语文老师在一起探讨第一个话题——不好教的课。通过对教材的再次审视和对自己工作的反思,老师们认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比较抽象,处理课文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
接下来,就到教室对学生学过又没学好的课进行调查,结果在我预料之中。三个自读课——《灯笼》、《大雁归来》、《核舟记》。
第三:教师不重视但经常考的课。这个课我得反思一下自己,没有好好教,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的课,但考试次次出,学生次次都失分的课。一个是名著导读,一个是课外古诗词,还有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三个课,我都放手给课代表进行课程处理了。平时教学中很多教师不太重视,有些一笔带过,有些呢就根本不作为一个课程去进行处理,导致考试过程中基础知识这一块失分比较严重。
第四:教材中内容少但较重要的知识点。我觉得每个单元的单元目标和教材中设置的语文小常识讲解不到位。
结合归纳的问题课内容,我就认真反思了自己上课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好学的三课,《灯笼》,《大雁归来》,《核舟记》,我深刻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这三课是每个单元的自读课,最近因为赶期中考试范围,在处理这三课的时候,讲解过于粗浅,分析不够深入,课堂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灯笼》这一刻我只是处理了基本文章结构、作者的情感和灯笼的线索作用。《大雁归来》这一课,仅仅是对语言和作者爱护动物的情感进行了阅读提示回归文本的逆向赏析。《核舟记》这一课,课堂上重点对2—5段的说明顺序、人物动作神情、雕刻者高超手艺、生动的语言进行了讲解和赏析,忽略了字词句子的翻译,留句子的翻译,使学生队文本感到陌生。
这个学期由于时间比较紧,名著导读只是让课代表带领同学们进行了自学和提问、背诵,忽略了阅读方法的指导(选择性阅读、摘记批注方法阅读、拓展阅读),我们学校正在七八年级40个班级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为集体阅读和方法阅读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场地。课外古诗赏析也是由课代表自己备课、讲解、背诵、做题,忽略了文化的陶冶和检测。虽然学生的书上写的非常多,但是究竟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我心里没底(由此,想到我们学校的教学小活动——周周清,完全可以用来解决这些必要问题的巩固)。每个单元的目标,我都会带领学生认真解读,对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让学生明白于心,并且在每一课学习中认真思考、解答。这学期语文教材附了一些小知识:常见病句和修改。课代表带领学生认真学习,我忽视了检测,期中考试后,我们一定利用周周清把这些知识点进行强化,提高课堂整体效率。
我认真分析存在的原因:
第一,对自读课没有高度重视,阅读不深入,阅读方法指导不到位,对文本的研究不深入。我觉着在教材处理上,没有讲不好的课,只有看教师重视或者不重视,如果教师重视一课,总能找到讲好课的突破口,总能化难为易,带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畅游。
第二,课堂上学生读的太少,尤其是由课内到课外的阅读少之又少,同时没有进行科学的读法指导,致使学生对抽象性的文章没有读懂,条理不清晰,糊糊涂涂仿佛见过有仿佛记不起来。
第三,没有运用好自读课中的“阅读提示”去解决自读课的文本赏析。课堂上,对写法总结不到位,古诗赏析深度没有达到。
第四,语文基础知识巩固不到位,甚至是忽视了字词音形义。古诗的赏析没有深度(一个要有思想深度,另外要有境界深度),学生对背景资料的运用不够熟练。
鉴于以上我存在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树立三个意识,一种习惯:
一,要树立基础意识,语文教学必须以基础知识掌握为基础,打牢基础关,才能步步高。忽视基础关,可是步步惊心啊。
二,要树立结构意识,一篇文章在整体感知时,必须要理清结构,结构明晰了,学生才思路清晰。
三,要有目标意识,这个目标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每节课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课程结束必须对学习目标进行检测,反馈课堂效果,即时检测,据此布置家庭作业。
四,养成写法总结和写作实践的好习惯。每节课都要善于总结写法,把写法总结和运用写法进行课堂练笔结合起来,每节一得。
总之,构筑语文教学的理想课堂,需要我们边走边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趋于完美和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