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喜欢三毛,是从《撒哈拉的故事》开始的,这本书记录了她用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一双慧眼,在平淡艰苦的生活中,发现美而写出的有趣故事。时至今日,当我再翻起了三毛的这本书时,仍然能感受到她的书里浸满了热烈而真挚的情感,让我时而捧腹大笑时而伤感无措。
这本书里面一共有十四篇作品,此时的她,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都是幸福和快乐。所以全书都是用平和、轻快、率性、浪漫的表达方式,主要描写了她和丈夫荷西结婚前后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时,与当地相识朋友发生的一些故事,展现出她热烈地寻找生命真谛的过程。
《悬壶济世》、《荒山之夜》、《沙漠观浴记》、《素人渔夫》、《天梯》、《芳邻》、《娃娃新娘》一个个乐趣横生的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她用真实而具体的感受,清新、朴素的文字,生动地为我们描述了这些当地人的可爱可怜,还有对落后文明的感叹,和对这片土地的无限眷恋之情。
她的文字展现了在漫漫黄沙的撒哈拉沙漠里,极富色彩与浪漫新奇的异域风情,还有他们爱情至上的幸福生活,都令我心驰神往。应该说我在撒哈拉的故事里,感悟到了那个别样的沙漠,是属于三毛的沙漠,羡慕她可以活得如此洒脱不羁,更喜欢她对待生活的态度这样自然而单纯。才知道原来一个人的一生,可以过得无限宽广。
在《撒哈拉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三毛充满了自由的快乐,和对生活的热爱。看着他们一点一点融入彼此的生活,看着他们白手起家,完善彼此的爱情,相濡以沫。也许就是从这里我明白了真正的爱或许就是这样平淡而温馨,不喧嚣地藏在心中吧。
那个追逐自由,却依旧隽永含蓄的中国女子,在沙漠里或热情如火、或浅笑晏晏、或寂寞旁观。让人不能相信的是,她竟然会如此眷恋钟爱这个物质匮乏、科技落伍、甚者文明悲哀的荒凉之地。
也许只有三毛这样一个对生活这样敏感这样热爱的人,才能用诗人一般的眼神深情的眺望着这片土地,才会写出这样细腻的文字,所以才能说出“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沙漠;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落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这般动人的情话。
因为她笔下的故事,对异域风情和文明的描写,让我看到一个平时所不了解的世界,也领略到了一片从未见过的风景。书里面描绘的都是撒哈拉沙漠深处的风土人情,和很多即质朴又狡黠还可爱的当地居民们发生的故事,特别是对许多小人物作浓墨重彩的描绘,展示了沙漠深处的独特文化,无不令我感动,我也第一次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行走,在于过程,曾经年轻的我读完此书后,莫名地向往去过这样的生活。
这本书里没有一句话是对艰辛生活的感慨和抱怨,有的只是她对这片新奇土地的热爱。她的文章不追求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只是本色地描绘生活,把自己看到的真情实景,形象地再现在我们面前。她在这里用手、用心不断去挖掘生活中各种乐趣,寻求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契合自己精神世界。
读着她的书,我们好似在听朋友讲述着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时而发出深刻的感悟、时而释放无羁的快乐,令人仿佛身临其境,有时甚至惊心动魄。原来在波澜壮阔的非洲不仅有成群的骆驼,有奇特的风沙,还有可爱的芳邻。
在三毛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绚烂而美丽的爱情王国,被他们白手起家逐渐构建而成,而她与荷西轰轰烈烈的爱情,就是透过这平蓄温和的文字,在荒漠里一路风花雪月起来,让我们看到了浓烈的爱意与美好,他们在单调贫瘠中寻找生活里的诗意。即使这个过程中她也会感到孤独,却绝没有放弃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走到废弃轮胎做的圆椅垫里,慢慢的坐下去,好似自己就是这个白手建成的家中君王,将龙飞凤舞的中国书法贴在墙上,将平淡的岁月演绎风花雪月。他们从房子到家,拮据的生活,垃圾场里淘宝,饭桌上的每一道菜名的诗情画意,他们上演过生死潜逃,他们看飞蛾扑火也能体味出幸福。
当初仅仅因为无意间翻看了一本地理杂志,正好在介绍撒哈拉沙漠。她只看了一遍不能解释的,觉得那里有属于自己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要奔赴那里。后来长期居住却又是为了荷西, 因为在荷西为了她提前去沙漠里受苦时,她心里已经决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辈子流浪下去了。
她说:“这是一种很平淡深远的结合,我从来没有热烈的爱过他,但是我一样觉得十分幸福而舒适。”
初来沙漠那一阵,适应不了孤独恶劣的环境,她像个受伤的野兽一样,一点小小的事情都会触怒她,甚而软弱的痛哭。但是她说 “我没有讨厌沙漠,我只是在习惯它的过程里受到了小小的挫折。”
她明白撒哈拉沙漠是这么的美丽,而在这儿的生活是要付出无比的毅力,才能使自己适应下去,所以她说“我并不气馁,人,多几种生活的经验总是可贵的事。”
因为她觉得“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这是怎样通透灵慧的一个女子啊!
当她知道自己决定真正安定下来了,“家,也突然成了一个离不开的地方。”
谁都无法想象,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上,在垃圾场的对面,会有一户人家,里面的装饰充满生活的情趣,给人无与伦比的优雅精致。在她布置家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她自由的快乐。
对精神的追求,让她在那些破烂里发现美并创造出自己的精神家园,为单调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动力。因为真正自由自在的生活,就是精神的文明。所以她说“居住在这样的家,才有了精益求精的心情。”
在荒漠里,她与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我想,这都源于她对生活的热爱吧。她把爱情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一过程虽然充满挫折,但最终他们的住所还是由“那个灰暗的中间有个大洞的小屋子”到“沙漠中最美丽的小屋”,让我们感受到了白手起家的艰辛和成家后的快乐。
所以很多人说三毛拥有着世界上最浪漫的爱情,因为她有彼此都深爱的人。
日复一日,我这只原本不是生长在沙漠的“黑羊”,是如何在努力有声有色的打发着漫长而苦闷的悠悠岁月。天凉好个秋啊
撒哈拉沙漠,在我内心的深处,多年来是我梦里的情人啊!
有了人的地方,就有了说不出的生气和趣味。
《撒哈拉的故事》里的每一篇,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甚而每一句话,都闪烁着光芒,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仿佛触摸到了撒哈拉的心跳,看的时候如此舒服,放下时是如此的感动。或许三毛一直都在追求她生命中定义的完美与幸福,才在白手起家的爱情里忘记了撒哈拉沙漠本来的蛮荒和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