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卷下)
【二七一】同德与异端
或问:「异端。」
先生曰:「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
孙奇逢云:“异端不止二氏,二氏其显著者耳。”
【译文】
有人请教“异端”。
先生说:“与愚夫愚妇相同的,叫同德;与愚夫愚妇不同的,就称之为异端。”
释疑:
愚夫愚妇是“为天下百姓计”之百姓;“为生民立命”之生民;“为苍生造福”之苍生。
同德是“事之无害于义者”,是代表大多人利益的。同德是自然之性,所谓万物一体之同然。
所谓异端,是“苟同于俗,以为通者”,以及“必远于俗以求异者”(《远俗亭记》),;异端是“两端”之外,过犹不及,诸如乡愿、标新立异者等等。
故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又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
圣人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以百姓之心为心。不标新立异,不追求自己的私心,而以天下百姓的追求为追求。
传习录逐条精讲摘要:
这个是以民为本的民本论。也是王门后学“百姓日用即是道”的先声。
批注:
①语本《论语·为政篇》:“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第十六章)
②愚夫愚妇。参看第一三九条,注一。
③语出《庄子·马蹄篇》:“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卷四)
又参见《孟子·离娄篇下》:“储子曰:‘王使人睱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第三十二章)
④参见《远俗亭记》:“君子之行也,不远于微近纤曲,而盛德存焉,广业著焉。是故诵其诗,读其书,求古圣贤之心,以蓄其德而达诸用,则不远于举业辞章,而可以得古人之学,是远俗也矣。……苟其心之凡鄙猥琐,而徒闲散疏放之是托,以为远俗,其如远俗何哉!昔人有言:‘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君子岂轻于绝俗哉!然必曰无害于义,则其从之也为不苟矣。是故苟同于俗以为通者,固非君子之行,必远于俗以求异者,尤非君子之心。”(《全书》卷二十三)
净心斋笔录
2023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