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成事.我们读书、学习,不是为了应付别人,而是为了修养自己,对治自己的毛病。比方,脾气不好、嗔恨心重的人,可以学习慈悲及宽恕,来对治自己的嗔心;常喜欢损恼他人者,就学习尊敬,体会他人的不足,来...

鼎州禅师与沙弥在庭院里经行,突然刮起一阵风,从树上落下了好多树叶,禅师就弯着腰,将树叶一片片地捡起来,放在口袋里,在旁的沙弥就说道:“禅师!不要捡了,反正明天一大早我们都会打扫。”

鼎州禅师不以为然地道:“话不能这样讲,打扫难道就一定会干净吗?我多捡一片,就会使地上多一分干净啊!”

沙弥又再说道:“禅师!落叶那么多,您前面捡,它后面又落下来,您怎么捡得完呢?”鼎州禅师边捡边说道:“落叶不光是在地面上,落叶在我们心地上,我捡我心地上的落叶,终有捡完的时候。”

每个人从小到大,从壮到老,大部分的时间都处在学习的状态。

有的学习是好的方面,对于人品、智慧日有所长;有的学习是坏的方面,对于人品日有所损。

有的学习是自觉的,如读书、修行;有的学习是不自觉的,如生活习惯的养成。有成效的学习,不仅自己能增长智慧、完善品格,还能够帮助他人成长。

我们要具备什么样的态度,如何学习才能有效且能润泽他人,下列四点提供给大家参考:

第一,学所以治己。

我们读书、学习,不是为了应付别人,而是为了修养自己,对治自己的毛病。比方,脾气不好、嗔恨心重的人,可以学习慈悲及宽恕,来对治自己的嗔心;常喜欢损恼他人者,就学习尊敬,体会他人的不足,来对治自己的害心;

常常愁眉苦脸者,可以学习喜心,来对治自己的悲观消极;贪欲心强烈的人,学习布施喜舍,来对治自己的贪心。

所以,学习是为了对治自己的毛病,读书识理,也是为了修养自己。


第二,教所以导人。古人说“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希望读书有成的人能为社会贡献一些力量。

我们学习有了心得、成效,要不吝与人分享,佛教也有谓“诸供养中,法供养为最”。能引导别人向善、向好,也是贡献社会大众的一种方式。

第三,勤所以改惰。无论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要勤劳。

佛教讲发心,所谓发心,就是面对任何事,都发自内心勤恳以对。只要能够勤勉学习,而且确切实践所学,就可以改除自己的惰性。

第四,行所以成事。要完成一件事,除了规划蓝图、撰写企划,最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俗话说“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有再好的企划与目标,不靠力行都是无法成事的。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学习,让自己常保持前进的姿态,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只从柔处不从刚,只想好处不想坏;

服务勤劳不退缩,谦和恭敬不埋怨。

(------------《人生要不断精进》--星云大师---  岚麟小五之读书摘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