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1、父母无法代替孩子去生活,但能够帮助孩子鼓起面对生活的勇气。
2、要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必须平等地对待孩子。
3、孩子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期待而活。
为什么大量家庭教育悲剧会不断重复?
长大后我们经常会用父母原封不动的方法对待自己孩子,比如我父亲以前经常对我骂或者吼的方式对待我,我现在对小孩的教育也不自觉用到这种方式,其实我也很明白这种方式给我带来的伤害,但有时确实不自觉;再我想到老公的例子,他从小没受到父亲的爱,没树立很明显的榜样,他现在对待儿子的方式也是这样,觉得自然靠他自己就能够成长得很好。原因是对于父母的教育方式我们只是做浅层次总结反思,小时候没听大人话好好学习导致现在工作生活上会碰很多壁,所以我们现在要求自己孩子去好好学习,并且还是很严厉的。我们没做深层次反思:为什么小时候不认真好好学习?家庭原因还是父母没有给予很好指导?这些我们都没想过。所以家庭的教育模式一代代传下来了。
只有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才有好的结果,
教育目的是让孩子达到自立,不断抱怨社会,不断抱怨孩子和家人,能够靠得住的是自己。
自立标准:
1、能够独立做出选择并为自己负责。
2、能够独立判断自己价值,他人评价对自己影响不大。
3、摆脱自我为中心,总是想着自己没长大,别人帮助都是应该的这是错误的想法,应该意识到别人没有义务帮助自己。
所以对于教育我们应该要采取不批评不表扬的勇气。
1、经常批评会让孩子懦弱,批评不能改变孩子。对于儿子吃饭这件事上,他经常招到我批评,结果是没有任何改进,吃饭还是慢慢吞吞,但是造成他性格不自信,懦弱。更严重的是批评会让孩子失去做一件事的价值,用叛逆行为引起他人的关注。
2、如果用表扬驱动一件事也有不良的结果,那就是得不到表扬就不去做。
孩子学习不好不应该对孩子学习横加干涉,孩子不是为父母学习。青春期叛逆大概率事件是有一个唠叨妈妈,唠叨结果是知道对我也不去做,唠叨让人感觉烦。表扬、批评、唠叨都不行。所以接下来我尽量感受唠叨。
如我们应该怎么做?愉快地接受孩子真实面。当孩子不想做一件事到时候,想象儿子生病情况,此刻我想大家都会认为只要健康什么都行,如果身体健康,我们什么都可以接受。每一个孩子是无可替代,无条件接纳他,爱他;2、构建良好亲子关系,对孩子做对的事说“谢谢!”在此我应该反省一下,我基本上没对孩子说过谢谢!说“谢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存在的价值。
是很多父母为孩子去包办一切,但啊生活毫无热情,一辈子会怨恨父母。
父母能够做的事:让孩子知道求知之乐,跟孩子分享我看那一本书多开心。家长做到不随便插手,真正有问题,坦诚询问“最近为什么不想学习”如果你什么时候想学就学。
家长没有坏家长,但是存在大量笨家长,有勇气改变和孩子相处方式,改变和孩子过去相处方式。很多孩子喜欢体罚,体罚不是教育,体罚是报复,我心里火发泄出来对教育毫无意义。
怎么样让孩子会学习?
1、父母首先知道学习是孩子必须解决问题,学习不是为了考上大学,不是上大学就是过好人生,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必须知道考上大学不一定好人生。拥有细腻丰富灵魂。
2、教会孩子学会喜悦。追求纯粹知识快乐,有一件事不知道是。奉献社会,能够为社会有贡献有价值,超越自己自卑,有求知乐趣孩子善于坚持,认为孩子不如自己,小瞧孩子。千万不要开口只谈学习。你除了问我考得好不好之外,还能问我什么,如果开口闭口只谈学习,孩子感觉自己无足轻重。只要你考大学,什么都不用干,孩子没有存在感,需要对孩子表示感谢,全方位感谢。
3、说孩子一大堆问题,学习不学习,只盯学习,没有价值感,没有自控力,为什么那么叛逆,吸引父母注意力。
4、不要讲学习是先苦后甜,其实学习是有乐趣,唯一能做,信任、等待、感谢。对孩子有点耐心,有些孩子有些孩子慢,强调信任,相信孩子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看到孩子好的一面
5、真的焦虑,躲开,让自己走一边,坦率表达自己感受。
让孩子学会去帮助别人,为社群贡献,一个乐于奉献孩子提升价值感,在家里,不要因为家里有考生就是为了孩子,
要学会赋予孩子面对人生勇气,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所有事,认为自己做不到会伴随一生1、学会把孩子缺点当作优点来对待。不专注,da
2、做孩子伙伴而不是敌人,做的事是有贡献,叫孩子帮忙拿一个铲子
学习从来不是为了别人。学习的人没有特权。家长怎么样过得快乐,抱怨和痛苦,唯一原因是自己做错了,无视孩子缺点,博同情,家长不要博同情,原因是笨。家长把不管教勇气,爱他,尊重他,感谢他,等待他,很多孩子不学习是看到父母不学习,家长在楼下打麻将希望孩子爱学习,怎么可能。做的越简单越好,真正导致孩子放弃自己是家长,有点耐心,人生慢慢长途,家长对孩子有礼貌,不要说伤害孩子话。
从孩子身上学东西,强迫从孩子身上学发光点。没有努力获得成功是转,不要帮孩子走捷径,父母也不要替孩子做决定
每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和父母是一场战争。孩子赢了是喜剧,父母赢了是悲剧。
要赋予孩子勇气!用尊重、合作、感谢方式对待孩子。
互动:感谢孩子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