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继续加入橡果书院的学习,我报名了陈美丽老师主持的晨诵课课程。
三年前就了解了陈美丽老师的晨诵课,当时我教三年级。我买了视频,经常在教室里播放给孩子们听,教室里经常回荡着杨丹丹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诵。那个时候就感觉一首首诗歌特别的美好,只是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跟着朗读,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班有个叫闫泽林的男生,他平时学习不太上进,但是每到上晨诵课的时候,他就精神抖擞,声音洪亮地朗诵一首首诗歌,好像只有这些诗歌的魅力才能唤醒他沉睡的大脑。但是那个时候我没有深刻的认识到晨诵课的价值,对应试,对成绩还总是心存执念,这样,三年级时那些美好的诗歌,我们也只朗读了一部分。
升入四年级以后我自己买了晨诵课的上下册,偶尔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读一读。我记得有一次班里有一个特别调皮的男生在读了《检讨书》这首诗歌以后竟然真的用诗歌的形式仿写了一份检讨书,当时我特别的激动,还分享给了陈美丽老师,那个时候我才隐约感觉晨诵课程是和道德人格相关联的。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陈美丽老师好好学习晨诵课程的开展。
暑假快结束时,我开始听陈美丽老师的晨诵课,听了陈老师讲的以后我突然对晨诵课产生了畏惧。翻开六年级的晨诵课本,里面都是纪伯伦、泰戈尔的诗,还有很多道家、儒家经典的文章,很多经典的诗歌、文章我也是第一次接触。陈老师讲每首诗歌要经过浪漫感知——精确理解——综合运用的认知过程,我感觉我自己没有能力带领学生去精确的理解诗歌又怎样引导学生把诗歌和孩子的生命相编织呢?这对我来说难度太大了。我私信了陈老师,说出了我的担心和恐惧。陈老师听了我们的学情,建议我从四年级下册开始,我知道从四年级下册到五年级上册“农历的天空下”这个课程多么有魅力。我思忖了良久还是决定从六年级的诗歌开始,对自己是一个挑战,对学生也是一个挑战。
开学两周来,我明显感觉到教学压力的增大,大家都想要成绩,我也担心开展这样的课程会占用较多的时间,怕影响教学成绩,所以迟迟没有行动。另外我也担心让家长们买课本,家长们会有意见,
有一天我在六年级的备课营里,看到张玉芳老师分享晨诵课的视频,我连忙加了张老师的微信,请教张老师是如何开展晨诵课的。张老师做了细心的讲解,原来他从一年级开始就一直在做晨诵课,家长们也都习惯性的支持,张老师承认每天都带领孩子晨诵,然后还要指导写作,会占用很多教学时间,但他们的成绩始终很优异。张老师还告诉我,以前他的晨诵课也都是买来教学视频,模仿里面的视频照着讲,后来他就开始用Deepseek 帮忙解读,然后设计教学流程。我脑洞大开,对呀!可以用deepseek呀!
在张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诚挚的在班级群里发布消息,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很快孩子们的晨诵课本到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马上开启了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走进纪伯伦的诗,感受爱的主题。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先把这首诗输入deepseek,请他帮我逐句解读,然后我自己做了详细的笔记,我又把课堂上需要引领学生讨论的问题记录下来。真正上课的时候我先请学生自由朗诵,然后请学生谈谈读了这首诗歌有什么感受,郝张栋说读了这首诗他感到喜悦,贾亚铭说读了这首诗他感到很舒服,胡冰垚说读了这首诗他看到很轻松,孩子们的回答超出我的想象,诗歌是有灵性的,孩子们也是有灵性的。我顿时领悟到了伟大作品中蕴含的魅力。
接下来我引领学生按照时间顺序,从清晨到午休,到黄昏,到睡前,孩子们可能会感受到什么。想对自己的周围的亲人、朋友、老师说些什么。随着课堂的深入,孩子们从一开始的稍显紧张,变得越来越放松、自然。接下来我们引导用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诵这首诗歌。最后,我请学生谈谈我们的爱除了对人还可以对什么,好几个同学说到我们还可以对植物,对动物表达爱。
结束时我鼓励学生们让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爱,用嘴巴表达爱,用心灵感受爱,让我们拥有享受爱,付出爱的能力,并让学生以“我的爱之日”为题进行写作。
孩子们的第一次创作,虽然还显得生涩,稚嫩,但是有了这样的开始,我们就开启了新的成长。
和陈老师要求的比较起来,我们的晨诵还过于简单,没有背景音乐,没有晨诵课程开启的仪式感,但是我们就这样开始了,我们坚信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