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背景的重要性
听听苏霍姆林斯基怎么说
1.没有智力背景,没有智育,就没有学习。
“在一些小学里,学生的命运是很苦的,在我的想象中,儿童好像背着一个口袋,教师尽量地把越来越多的东西往口袋里装。要把这样的重荷背负到一个地点,也就是说背负到中年级和高年级学习的时候——在有些教师看来,小学的生活和活动的意义就在于此。”(68.一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
没有智力背景,我是说那些课外阅读智力生活等等,没有融合与发展,掌握似乎不存在。知识只是从教师的嘴巴里倒出来再一块块的存入了学生那叫做脑袋的“口袋”里。
“这是一个和学校的全部工作都有联系的问题。如果教师只考虑怎样迫使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坐在那里抠教科书,怎样把他的注意力从别的一切活动中都吸引过来,那么负担过重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24.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
2.智力背景的缺失,是永远的缺失。
并不是说这种缺失完全不可逆,而是从实际上来说,一个负责任的差生的家长或老师,总是着急忙慌地让他去背,去写。常言道“笨鸟先飞”,他不仅有昨天前天大前天的知识没学会,还要去提前预习明后天的。万一,他学会了呢?
为什么不去阅读呢?
他们的回答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我设想:这种智力背景的缺失,是家长或教师教育专业水准和精神生活的缺失,同时也是差生为什么付出了很多努力依然很差的原因。
“我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是的,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书。……我总是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是、概括个科学定义的含义的。应当让这些儿童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问我,——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