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经过一个周的筛选,找到的3款读书App,我们可以先欣赏一下画风和菜单栏。
(网易蜗牛读书)
(微信读书)
(豆瓣阅读)
一、浅谈个人学拆书前和后如何选读书APP:
“书重”——我接触读书App的主要原因是,减少出行带书的负担。
“学前”——学拆书之前选取APP,注重APP的推荐和评论功能,根据推荐和评论进行试读,基本上不做笔记,因为试读不错的话,会直接进实体书,相比较而言在书上做笔记相对于电子书上更加自由,所以当时也不注重APP的做笔记的功能。
因为是试读所以也没有完整的读完过一本,基本上掌阅APP软件就解决了一切。
“学后”——学拆书之后,结合评论和个人了解,找了另外三款读书App,网易蜗牛读书、微信读书、豆瓣阅读,进行了比较和选取,接下来介绍一下这三款APP。
(请横屏观看)
“选取APP建议”——经过比较和分析发现这些软件各有各的亮点,又大相径庭,如果单纯是消遣式阅读的话,这三款我都比较推荐,如果是拆书的话,个人比较推荐微信阅读App。
“原因”——对于拆书来说,阅读功能的工具是主要的,其他的都是激励读者读书的积极手段。其中微信阅读App一个亮点比较吸引我,它的划线形式有3种,利于区分笔记内容和分类摘录。
“做笔记建议”——因为之前没拆书,做笔记也没有太细致分类,更别说提论点和论据了,所以现在在做笔记之前一定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要蹭蹭蹭划了一堆横线,蹭蹭蹭划了一堆波浪线,摘录出来发现句子除了美点再无其他,那就是不知道自己需求的表现了。
当然我们现在不只是单纯的做读书笔记,是为了拆书,所以除了摘录出来还要知道如何结合拆书工具分类和汇总,接下来按步骤举例说明:
二、以微信阅读拆故事类书做笔记为例:
一)APP阅读功能工具与做读书笔记相结合
1、目录:根据目录,了解故事发展历程。
2、用“——”(横线)划出需要摘录的笔记——分主题点对应摘抄和系统性摘录。
3、用“~~”(波浪线)划出需要备注的笔记——对书本内容的注解(获取的新内容和新知识),可以与批注结合使用。
4、用“阴影条”划出关键的事件或关键人物的做的事。
5、用 “ 虚线 ”(批注时自动生成虚线)划出需要批注的笔记——自己的理解、批判、支持和感悟。
6、书签:当前看到的一页,或者其他用途。
二)读书笔记与拆书工具相结合
1、将需要摘录的笔记、备注笔记、批注和关键事件整理到word上。
2、依据整理好的word笔记进行三栏笔记填充(可分章节整理)。
3、依据整理好的word笔记和三栏笔记,填充思维导图。(在三栏笔记填充思维导图的时候,可以过滤到不支持主题的内容和感受)
三)利用拆书工具完成三点拆书提纲
1、根据拆书工具完成三点拆书提纲,然后完成正文。
三、以微信阅读拆工具类(干货类)书做笔记为例:
工具类的书脉络比较清晰,一般遵循“是什么”、“为什么”、“应该怎么做”划分原则,可以结合框架和目录划分拆解。
一)APP阅读功能工具与做读书笔记相结合
1、目录:根据目录,进行逻辑处理和了解这本书的大致观点(此时可开始手画思维导图草图)。
2、“是什么”(概念、理论)
用“——”(横线)划出。
3、“为什么”(重要性、特点、原理)
也可用“——”(横线)划出。
4、用“~~”(波浪线)划出需要备注的笔记——对书本内容的注解(获取的新内容和新知识),可以与批注结合使用。
5、“怎么办”(实践方法、理论解读)
用“阴影条”划出主要观点和核心观点。
用“虚线”(批注时自动生成虚线)批注出支持论点的案例,并注明所属哪个分论点。
6、书签:当前看到的一页,或者其他用途。
二)读书笔记与拆书工具相结合
1、可根据目录或已有的草图在思维导图上整理出观点。
2、将需要摘录的笔记按照主题框架分类填充到三栏笔记内(可打乱书中的顺序进行分类)。
3、结合三栏笔记内容填充到思维导图。
三)利用拆书工具完成三点拆书提纲
1、根据拆书工具完成三点拆书提纲,然后完成正文。
——结束
注:关于记笔记的工具“书签”、“下划线”和“批注”等可以结合着用或当分类没那么多的时候,有的也可以不用,再或者也可以用“横线”标注获取的新知识新内容,没必要硬套,毕竟这些都是工具,要活用。
(以上纯属个人理解,如有建议欢迎提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