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奇,实行打破传统认知,一生追求自由与公义。母亲曾对她说:“你一定要去工作!去旅行!去全世界!”二战时,家乡佛罗龙萨遭遇美国飞机轰炸,10岁的她因害怕放声大哭,结果等到父亲一记狠狠的耳光。
从此软弱和哭泣与法拉奇绝缘。
1.55的个头,不施粉黛,常年叼着烟在房间里工作,以非常人所及的非凡勇气续写着传奇。
在越南,她经历过长达8年的战地记者的冒险生涯,采访过北越的武元甲和南越的阮文绍。她反对越战,同情越共。 在墨西哥,她曾在两次被子弹击中的情况下,仍始终与青年学生站在一起,做反政府运动的现场报道。
1990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年近60岁的她仍毅然走上战场,在海湾战争期间,她竟亲手俘虏了 4个伊拉克军人。她的有关海湾战争报道,获得了麦西纳最佳新闻报道奖。 直到2003年伊拉克之战,尽管因为年老病重,她没法亲自去中东战地,但她还在关注事态进展,写的有关文章,分析深刻,态度诚恳,笔端带着感情。。。采访时尖锐的提问、泼辣的言辞、别具一格的人物访谈,具有独特风格。
《风云人物采访记》一书先后译介了她对基辛格、阿拉法特、西哈努克、勃兰特、卡扎菲、霍梅尼、沙龙、侯赛因、穆吉布·拉赫曼、亚马尼、班达拉奈克夫人、甘地夫人、贝布托夫人、梅厄夫人等风云人物的采访文章,是国际政治关系风云录。
2001年“九·一一”事件发生后不久,高龄 71岁的法拉奇再次挑起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重要国际新闻。亲眼目睹世贸大厦双子星座倒塌的她怀着极端的愤怒和同情写下了《愤怒与自豪》。即使是被癌症折磨的晚年也毫不示弱,对着被摘下的布满癌细胞的组织怒吼:我要杀了你,你不会赢的。”
她从未怕过,也不会怕的。
关于她的传记作品《从不妥协》读后感受
她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毫无徘徊地,毫无保留地尽完了生命的职责。也许在某个阳光和煦的平常日子,狂风突如其来,裹挟微风落叶,吞噬愚昧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