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读书摘记之十五

“黄金配角”也重要

所有人都会想到,作者刻画的男主角范进中举后喜极发疯的精彩情节。可以读出小说对范进等人的讽刺,进而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抨击。

学生对范进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并不犯难;对文本主题的意义,也是比较容易读出的。

我们读书时,如果忽视了次要人物,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也就成了孤岛,人物形象也就不丰满、立体。

小说中次要人物是不可或缺的。有的是侧面烘托,个性鲜明;有的是牵线搭桥,推进情节;有的是渲染氛围,奠定基调;有的是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胡屠户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早就打上“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烙印,胡屠户身上的标签,难道只有“可恶”?我们要重新认识胡屠户,让胡屠户不再是一个标签人物,一个扁平人物,让这个人物立体起来。这样,读小说才会获得更加丰富、深刻、全面的体验。

“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一个“扯”字,一个“几十回”,动作夸张而且肉麻,但胡屠户本身却不自知,可见胡屠户骨子里低声下气,胡屠户的自豪感是建立在对于权势者的自卑的依附感上的。

作者为胡屠户量身订制了哪些“矛盾”?

作者让胡屠户在称谓、品貌、学识等方面发生“变化”,变得迅速,变得自然,变得无所顾忌,变得夸张,变得很小人。这个“变”,也体现了讽刺小说的特点,也就是运用夸张手法。

胡屠户骨子里的那种对金钱的崇拜、对权势的畏惧却是始终不变的。

让学生打破窠臼,跳出对人物形象扁平化的刻板印象。

(当张乡绅来访时)胡屠户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从一个“躲”字,可以看出胡屠户骨子里也是有自卑感的,他在权贵面前非常卑微低贱。

小说的题目是“范进中举”,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胡屠户等其他一些配角?通过讨论可知,作者吴敬梓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让他们分别以不同的角色,在科举制度下粉墨登场,共同演绎了一场闹剧,从而揭示了形形色色的人的扭曲灵魂、丑恶嘴脸,以及社会虚伪、世态炎凉的现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