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间看到一句话,叫做“唯上知与下愚不移”,百度之后知道了是孔子说的,出在《论语阳货篇》。既然看到就是缘分,就拿你写个日更吧。
给出的解释是:只有最上等的聪明人和最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能改变的。然后我就在想,什么是最上等的聪明人呢?那什么又是最下等的愚笨人呢?孔子算是最上等的聪明人吗?他说他自己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这应该是很有大智慧了吧?罢了,这个问题不是很重要,反正最上等的聪明人也少见,我也不是什么聪明人。
像那样的上知不会因外界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那么下愚呢?回头想想,近几年来,熟人看到我之后都会寒暄一句:你还真是一点没变啊。他们越说,我就越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变化(也可能确实没什么变化)。完了!我该不会是下愚吧?
往好处想,绝绝绝大多数人还是处在中间的那个位置,虽不是上知,但好在也不是下愚,也就是说都是可以改变的。尤瓦尔赫拉里在《人类简史》中说人和动物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出生后的可塑造性,动物的婴儿出生之后就好像是出炉的瓷器,已经基本定型,如果强行改变那就是非碎即裂,而人类的婴儿出生之后就像是刚从火中拿出来的玻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捏造出想要的形状。
所以人是受着很大的环境影响的,人出生就是一张白纸,究竟上面是写《论语》还是写《混吃等死的一百种方式》又或者什么都不写,都是看周围的环境和自己的选择。
努力创造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符合自己希望的环境,并努力向着那个方向前进,加强道德的修养,做一个"上知"吧。当然,这个可能不是孔子的意思,是我的想法。
说回孔子,圣人自然没有我这般功利,或许孔子只是从一个老师的角度,说上知不需要他再教导,而下愚呢,是那种无可救药的,拖拉机都拉不回正道上的人,所以自然就没办法了。更何况,孔子那个时候还没有拖拉机。
身为中间的你们(我还得再去确认一下自己是不是下愚),自然可以在自己的纸上挥毫泼墨,写一番属于自己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