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月集体总结
大班:
本月大班的训练增加了更多的综合性项目,即在一趟跑动中,完成运、传、突或基础脚步等多种组合训练,这样更好地利用了场地,减少了队员排队等待的时间,同时也更好地结合了球场上的综合技术。在这项训练中,脚步不够扎实的孩子会暴露出走步的情况,球场上不光要跑得快,还要停得稳,目前有些孩子停的时候想跑,跑得时候又犹豫,造成节奏上的脱节以及规则上的错误。
针对这个情况,在下个月中我们会适当拿出课程的前半部分对不扎实的孩子进行补课,对已经熟练的孩子进行加速的强化,每周无法保证两课以上的同学,需要再课后进行补课练习。
下月会增加防守对抗训练的占比,把近期的训练用于实战,让孩子更好地整合技术。同时加强场上意识的培养,鼓励孩子在不同情况下勇于处理问题,找出机会。
中班:
中班本月加入了一步急停与顺步突破,同时结合了上两个月的左右手三步上篮,在学习球场基本脚步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通过学习,百分之九十五的同学可以顺利完成顺步突破的动作,不走步,不用错手,同时基本连贯结合三步上篮.下个月我们会在本月的基础上,引入交叉步或者顺步的虚晃,并且让孩子熟练区分顺步和交叉步的区别。在脚步的基础上加入身体形态的强化,鼓励侧肩加速,鼓励更好地人球结合。
本月的中班训练成果,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满意的,孩子们在脚步的规范和规则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照比以往的运球结合上篮等训练,开启了新的大门.
小班:
小班本月更多的加入行进间运球,Z字型的变向,前变向和背后变向交替进行,同时利用了多数时间开展行进间的双球,把现有孩子的技术主线再往前推进一步。
通过训练,我们发现部分孩子的用手还是不太明确,在Z字型的运球中,左右手的变换不够规范,不明确这个路线运球的意义。在下一步的训练中,我们会注意孩子的用手规范,在Z字型中的应用,但不会用过多讲解来解释,而会更多的让孩子去做,去体会,在实践中认识错误是最好的改错。
本月我们对小班的教练进行了一定调整,相信各位家长也有目睹。新教练认真温柔,对待孩子有耐心有爱心,但有些家长会反馈教练存在魄力不足,差了点“凶相”,尤其淘气一点的孩子,威慑力不足的情况。针对这各问题,我们教练组也进行了开会讨论,首先,督促年轻教练尽快成长,把控好课堂进度和质量,针对不同孩子做出不同指导和管理。性格比较开朗,上课爱玩玩闹闹的孩子,严肃对待,性格相对内向,对待成人话语比较在意的孩子,适当放宽要求,给予孩子空间。
从我个人的角度,作为教练,也身为人母,我想跟小班的家长们交流点心得,在这7年执教生涯中,我接触过一些孩子,他们有些是大树,有些是小花,包括我自己的两个女儿,也各有特点,我在工作之余自己创立俱乐部,是真心希望我的孩子们,成长为自己的样子。就像球场上,后卫更沉稳,大中锋脾气更冲,在青少年时期,练习最好的孩子一定是那些最听话的,最乖的。但上了球场,比赛中好使的,往往是那些淘气的,训练中不守纪律的。不是说这个孩子不听话就好,但我们不能要求训练稳稳当当的孩子在比赛中还能展现出自己的泼辣,也没法苛求在比赛中思想活跃敢打敢拼的孩子在平常训练中乖巧专注,别说对孩子了,这对成年人来说都很难。在俱乐部中,我更希望我们打造的是一个环境,合理的训练安排,科学的进度体系,然后,孩子们在这中间,通过适当的引领,开展更多的内驱力学习,认真听话的孩子观察淘气的孩子勇于试探,淘气调皮的孩子感受认真孩子的专注沉稳,教练,适当给予团体的推动与个人的指点,但不过多干涉孩子,不苛求所有队员都是流水线产品,允许他们犯错,也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性格,只要在这个环境中,孩子永远在学习,这是我想打造的篮球教育而非篮球培训,也是我希望我们成人能站在更高的维度上看待孩子学习篮球这件事,他们学的不仅仅是技术动作,更是学习方式态度,学习掌控自己,成为自己.
当然,我身为领头人,带领着这支年轻的教练团队,理想和现实不一定完全匹配,我们虚心接受各位家长的意见,也勇于挑战改变自我,更努力学习何为人师,如何引路,在这条路上,我们也会犯错,走岔,真心感谢每一位家长对我们的意见和批评,我们都会虚心接受,认真对待,最终拿出最适合的方案落实,不辜负每位家长怀里的“小金疙瘩”。
二、本月个人总结
上一次总结小龙已经是22年7月份的事了,一转眼两年过去了,上次总结还在提醒他三步上篮不抬膝盖不对,告诉他把玩游戏的劲头带到基本功训练中,但如今,三步上篮早已顺手拈来,小龙也不再是那个一上课就打蔫,一玩游戏就精神的小男孩了.小龙的冲击力强,人球结合也好,跑多快,球都推得起来,做起变向来也并不吃力,训练时更是能很好的清楚教练意图,学得有模有样。小龙身体瘦弱,在球场上难免吃亏,尤其篮下对抗的时候,经常被别人撞得东倒西歪,但无论摔了多少跤,也从没见他退缩过,下次依旧闷头往里冲。对于小龙,教练想提个意见,慢慢长大了,要学会动脑筋打球,知道扬长避短,用自己的优势去跟别人的劣势比,在球场上,也要学会迂回,一次加速不成,那就靠节奏,快慢结合打时间差,用你的启动和冲击力尽可能拉开防守,减少近身肉搏,别让自己的短处被对手拿捏。这些说起来简单,但真正执行起来确实需要摸索研究,需要不断在对抗中积累经验,但我相信小龙,他出勤稳定,进步扎实,随着时间的脚步,这些,他都能擅长。
篮球是一项从0到1非常快的运动,但牛牛的这个过程快得超乎我想象。前几天跟白教练课后总结时,说牛牛可以去大班试试了,我也同意,回头看看他好像一共就上了20几课,从上个月的基本运球加左右手三步上篮,到这个月的一步急停与顺步突破,牛牛每次都是班里第一个学会的,并且很少返工回旋。对于运球技术,我能看到的是他在对抗中可以抬起头,虽说不是把各种变向运用自如,但在中班现有的孩子中,也可以做“头”了。就连我家老二每次上课前都会问我“妈妈,牛牛去不去?我就愿意跟他一组打比赛。”我问她为什么,“厉害呗!那还用问!”她不可置疑的回我,意思这我都看不出来。好吧,牛牛上课专注,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论学习新动作还是复习旧知识,都一视同仁从不自恃清高,任何时候都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符合“牛牛”的气质。准备好了就告诉教练,送你去大班!
博宇是最近才开始规律出勤的,这个“规律”距离上次“规律”恐怕有小半年之多了,这次回归之后的博宇,相比之前少了羞涩和内敛,多了专注和投入。小班训练,难度不大,没有过多复杂的变化,主要进行球手的结合,锻炼手感。这种训练投入度越高,效果越好,同样的运球,使80分的力气和100分的力气,完全不一样。博宇就是那种每次都会使120分力气,并且贯穿整堂课的孩子。他训练时谁都不看,也不被别的小朋友影响,严肃的面孔会让旁边原本嬉笑打闹的同学也被他的气场震撼,不苟言笑起来。他的肌肉力量算不上好,总是全力练习难免会让他疲惫,每次他都是第一个大汗淋漓,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继续投入,继续全力练习,也不知他哪来的韧劲,一直坚持到下课。看着博宇黑黑瘦瘦的小面孔和被汗水打成溜的头发,我就知道,这个孩子,差不了。
育博的变化在近一个月.之前我就没看过他笑,甚至都没看过他平常的样子,每次看他,都是愁眉苦脸嫌弃动作太难,或者自己不会趴在那瘪嘴。最近一个多月,他没再皱眉,也会有不会的动作,但他看看,然后虎头虎脑的冲上去,别管做成什么样,总之一溜烟,就跟着队伍回去了。有时教练想说他两句,课后总结时我告诉教练,在育博身上,所有的错误和提点都等一等,让他反应一会。同样,一旦跟他说了什么需要改正的地方,下一趟就不要盯着,多等几个来回,再看看他改没改。因为在我看来育博是很容易陷进自己的情绪里的孩子,在陷进去的时候,我们教他动作、技术,他完全听不进去,那时候的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如果你安慰他,告诉他不要紧,他也不是那种能被别人的安慰宽了心的孩子,但他不是不听,不学,他需要自己消化一下,让这个情绪再心中回荡一阵,然后把教练刚才说的话翻出来品品:有道理,做!当然,他有时候等情绪消化了,也忘了教练说过什么了。但我觉得这都不是问题,孩子在这个环境中,自我调整,自我融入,我们看似简单的学习,对于他来说却是心理和身体的整合,这对小小的他来说有点难,我们不要催促,也不要主观的“帮助”,顺势而为,给他时间和空间,让他逐渐缩短这个整合的过程,那么篮球技术的学习,还有那么重要吗?它会是育博整合自己身心过程中的顺带产物,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
桐通上了大班后有些吃力,看出来他整个人都是紧张的。我观察了他好几堂课,那种在中班我老大我说了算的气势没有了,刚开始全是蒙圈全是问号。大班的战术比较多,牵扯到和队友的配合,能和他一组的同学也大多是中班上来没多久的孩子,有时候好不容易他明白一点了,队友一蒙,他又跟着玩不明白了。其实我很担心桐通会因此失去兴趣,每个孩子在换了个环境的时候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退堂鼓心理。但在大约7、8堂课以后,他了解了大班的大致科目,开始放松了起来,他和郭子轩两个难兄难弟,在大班熟练配合的同学中硬是摸爬滚打,“杀”出了一条小路。有次对抗,我终于看到了桐通久违的突破,冲击强,时机准,整个人的发力是释放的,不再拘谨,防守时也一脸自信誓不罢休。有时候孩子的调整能力真让我汗颜,我都会想如果我自己跳出舒适圈来到一个如此挑战的环境中,我能否像桐通一样适应过来?好好出勤吧桐通,虽然你仍然有差距,但以你的节奏和性格,在面对这些困难时,教练相信你的韧劲和勇气,也希望如果你遇到任何困惑,愿意和教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