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必须时刻知道该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彼得·德鲁克
我们说沟通不是表达能力的问题,而是心理建设的问题,安慰的前提是能感受他人之感受,同理心一就是能准确地传达“我理解你”“我和你感同身受”“我接纳你此刻所有情绪”等信息。所以说同情心≠同理心。当判断对方需要安慰时,你才提供安慰。提供支持不是干预进去,告诉对方,应该怎么做,而是提供情绪或者经验上的支持供对方选择,轻度介入意味着不要把自己变成问题的“第三者”,不要自告奋勇去当调解员。如果你的朋友需要,好好陪陪他,带他去吃点好吃的或者发泄发泄,就足够了。即使你们关系特别好,安慰时也不宜用力过猛,可以一点点根据对方的需求推进。
我们自己也可能成为别人安慰的对象,有时候其实挺尴尬的,接受安慰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沟通难题。如果接不住,一方面自己心理压力很大,一方面又觉得对方很烦。当自己成为被安慰的对象时,也要带着同理心去面对别人到位或者不到位的表达,及时关闭问题,不要让自己成为职场上的“祥林嫂”,要掌握三个原则:
第一,自己能扛的,自己扛住。不要变成一个动不动向别人寻求安慰的人(至少在职场上不要这么做)。如果要倾诉,最好还是找家人或者朋友;同事没有义务承担我们的情绪
第二,对于别人的安慰表示感谢。
第三,对于那些不得体的安慰,赶紧用一个封闭式的句式,“激谢,谢谢你的关心”,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