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顺风顺水在大海上行驶了大半天,路程已经走了将近一半。快到傍晚时海猫子习惯地抬头看看天空,“鱼磷云。”海猫子心里一惊:“莫非要起风?”他再往西天望去,在天水相连的西方,晚霞映红半个天空,海猫子立即紧张起来,对伙计们说:“要起大风了,在大风来袭之前必定有几天好天气,今天虽然出现鱼磷云,大风真正要来还得一两天,那时我们早就到南邦了,咱加把劲,问题不大。”
在晚霞衬托下,海猫子吆喝着让伙计升满帆撑满舵。三帆全部升起,帆蓬调整成蓬兜西风的角度,船舵拧到与蓬形成扭力,收起六浆开始跑风。
去烟台的航线和去金家疃不一样,船先奔旅顺,看到旅顺老铁山头再向南奔长岛,看见长岛再跑东南才能去烟台。海猫子拧动着舵杆,不停地调整着帆蓬,渔船皮子轻飘在水面速度很快,它要在大风到来之前渡过渤海海峡。
随着晚霞余辉的消沉,渔船已驶向茫茫大海深处,老客蜷缩在低矮的船舱里,随着波涛涌动,晃晃地晕晕地渐渐地进入梦乡。
夜晚,月光明亮,天空繁星闪烁,海猫子用胳膊夹着舵杆,双手不停地拉动帆蓬的帆绳,渔船受西北风助推航行正常。
渔船最怕偏离航线,渔船保持航向是要参照岛屿的位置,在航道上有几座岛屿,在岛屿的什么位置转向,岛屿之间能跑多长时间,全凭海猫子心里有这个数。
半夜时分渔船已走过大半行程,海猫子心想:“按照这个速度明天晌午准到烟台。”想到这里,他稍微地放松了口气。
后半夜西北风转北风陡然加剧,北风越刮越大,渔船颠簸厉害,老客被这突然的颠簸惊醒,纷纷坐起来,站起来问:“怎么了?怎么了?”
“起风了!不要站起来,快躺下,都躺下!”海猫子向舱里喊。
大风追上来了。
“怕什么来什么”海猫子沮丧地嘟囔了着,接着大喊道:“落半帆,跑半蓬。”主帆落了半蓬,前帆后帆都落半蓬。
北风来势凶猛越刮越大,渔船半帆也不敢跑了,只好把蓬全部落下,帆船不跑风就得靠摇撸,现在既不敢跑风又不敢摇撸,只能靠舵保持方向靠风吹随波漂流。
海浪越涌越高,十几米高的涌浪一个接一个地扑向渔船,渔船一会被掷到浪尖,一会又被抛入谷底,涌浪打在渔船上立即撒开浪花,海水从渔船上跃过,接着渔船前方又筑起新的涌浪。
渔船被涌浪抛起落下,落下再抛起,渔船两头不落实,每抛起一次,船舵就露出水面一次,每露出水面一次,方向就偏离一点。
船上的老客被晕的已经没有人能站起来,都爬在舱里连胆汁都吐出来了,有人爬在那里晕的抠心挖胆的难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想爹想妈想老婆。遇上这样的天气想谁都没有用,只能凭命倘,倘上生就生,倘上死就死。认了吧,没有别的招,最好是想想怎么个死法,是一口水呛死,还是喝一肚子水灌死。
伙计们在湾着腰挥动着手中的木撮子,在舱里拚命地向往外掏水,伙计们一刻不停的轮班掏水,为的是渔船不被灌进来的海水压沉,活计们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会放弃,在拚命挣扎。
海猫子挟着舵杆跪爬在后甲板上,嘴巴在嘟囔着:“海神娘娘保佑,海神娘娘保佑,海神娘娘保佑我今天不死,上岸后我给您上香发纸供猪头。”
传说海神娘娘能给遇难的船只送灯,如果在船头方向看到灯是生,在船尾方向看到灯是死。海神娘娘送灯这是传说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在海神娘娘是人不是神之前,她就是个渔家娘子,有一次丈夫出海捕鱼遇上风浪葬身大海,为了是这样的悲剧不再上演,以后每遇到大风天,她就身穿素衣素裙到海边烧纸上香一是祭奠丈夫,她丈夫是死在大风天里,她把大风天当成丈夫的祭日。二是给没回来的渔船照个亮指个方向。有一次,海上刮起大风,正好有条渔船迷失了方向,在找不到岸在何方时,渔船突然看到船头前方有光亮,渔船朝有光亮的方向奔去结果顺利靠岸。渔民上岸只见一位年轻女子披乌黑长发,穿素衣素裙,赤脚,在火堆旁突然消失,渔民认为是这位素衣女子救了他们,就把这件事传了出去,结果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后来就在火堆旁修了神庙。从此,海神娘娘从此由人变成了神,凡是有渔船出海的海边都有海神娘娘庙。
至于说在船尾看到灯是死,由于迷失方向船头背向岸边是无法调头,在风浪中船头只有和海浪保持垂直方向才能保持不沉,还有生还的可能,如果渔船与海浪平行了,几个浪就把渔船掀翻,在极度坏天气中,渔船方向错了不死也得扒层皮。
其实,渔民出海没回来,家人最为担心,如果海上起风,最着急的就是他们的家人,晚上还没回来,家人会提着“气死风”灯到海边寻找等侯,渔民在海里看到远处的光亮,那就是风灯的光亮,渔民心中的海神娘娘其实就是他们的家人。
手提“气死风”灯在海边等待,边等待边溜达逐渐演变成逛海的习俗。只要刮大北风海边就有人逛海,逛海能捡到从海上飘来的泊来品。白天逛海全凭两眼往大海里眺望,只要你的眼神好,只要你能盯得住飘上岸就是你的。晚上逛海全凭手里的“气死风”灯和快捷的步法,有经验的逛海人会选择有回流的地方来回逛,来回逛就是能将来时还没漂上来的东西,回的时候可能就漂上来了,折返的距离根据海流的宽度一般在三里五里。
这场大北风从起风开始海边就没断过逛海的人,这几天逛海的发了不少洋财,捡了些被大海抛上来木材、木桶、浮飘、渔网等。
“海里有船!”逛海的人顿时围拢在一起,站在海边眺望着海面,眼尖的指点着海面,看到海面有船在挣扎。
“看看露出来了!”
“不象是船呀?”
“怎么不是船,那是桅杆!”船离岸太远,只有在浪与浪之间的缝隙中才能看到桅杆露出碗口大的一点点头。
渔船被涌浪托起一次,桅杆露出海面一点点,就是这一点点碗口大的目标还是被人发现。此时,岸上人已知道海里有渔船遇险,他们等了一天也没等到渔船上岸,第二天一大早再来看,昨天的目标没有了。
“完了,完了,沉了。”
“你瞎说什么?那不在哪吗!眼瞎就别瞎说。”
眼神好的寻找半天才能找到渔船的影子,眼神不好的根本看不着,海里有船遇险逛海的都看的清清楚楚,心里也清清楚楚的明白,在这种天气渔船想活着出来几乎是不可能,连九死一生的希望都没有,但是,还是不希望看着他们的尸首漂上来,所以就不愿意听那些不吉利的话。
……
渔船随波逐流也不知漂浮几天,更不知身向何处。
又送走一个不眠之夜,当太阳冲出地平线的那一刻,渔船迎来崭新的一天。凌晨,突然,渔船猛烈震荡一下,舱里的老客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吓得大气不敢喘,静静地听着外的动静。“千万别撞礁呀。”海猫子想这一撞肯定要沉了,他直起身来往前看去,立即高兴的喊了起来。“抢滩了,海神娘娘保佑我们,得救了!”
渔船搁浅。渔船终于抢滩,渔船安全抢滩完全是凭海猫子的经验,别看海猫子跪着爬在那里,他仍然时不时抬头看看海面,寻找方向,当他发现这一带比其它地方黑时,他断定这一带有山,有山影子的地方就海面就黑,离岸就近,没山影子的地方海面就亮,离岸就远,海猫子拚命往这边靠,果然,渔船在蓬莱海岸搁浅。
渔船搁浅的地方和金家疃一样是个渔村,渔民家的院子里也竖起高高的风车,风车上有风标,还有风鸣器,风标指示风向,南风风标指向北,北风风标指向南,风鸣器测风速,它有个哨子,风速过低吹不响,只要哨子不响就可以出海,风大就能把哨子吹响,只要风鸣器呜呜地响就不易出海。
渔船抢滩就有人开始施救,他们把渔船上的老客卸下,老客在沙滩上躺倒一片,他们看到这些都只有“出气”没有“进气”的老客,首先想到的就是赶紧弄点吃的给这些人,看样子这些人快饿死了,有人回家做面汤,装在水桶挑着送过来,老客们每人喝了一碗老乡送来的面汤,渐渐地有了点精神头,好一会老客才陆续爬起来,有钱的老客急忙掏腰包给老乡钱,千谢万谢老乡的救命面汤,没钱的老客跪在地上磕头谢救命之恩。
老客当中损失惨重就是烟台的王老板,他抵押全部财产进的货都在船上,从北风刮的第一天起他不停地许愿,他瘫躺在那里,嘟囔:“海神娘娘保佑我人货平安,保我不死上岸我给您连烧三天香。”只要他醒过来就是这句话。
经过这场天气,老客们的人生观得到彻底洗礼,认识到钱财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活着比什么都强。
再看看渡他们过海的这条大船,三桅大帆被风嗖刮的一块蓬布都没剩下,就连缆绳都被风刮断了好几根。
海猫子对大伙说:“各位老客,让大家受惊了,不知托哪位的福,大家脱险了。我算了下日子,从北邦上船到今天整整七天七夜,大风险些要了咱的命,今天上岸又多亏了老乡的救助,咱们才吃上了一顿热乎饭,咱们应该再次感谢老乡们的救命之恩。”海猫子带着大伙忽拉跪到一大片,海猫子爬起来接着说:“船是靠岸了,可是船损坏的太厉害,现在走不了,需要在这里修补几天,然后再去烟台,到烟台卸了货才能回金家疃。真对不起大家,如果现在有要走的,我给雇车,如果等着跟船一起走的我管吃管住。”
“已经到家了,就不再麻烦你了,你修船也得花钱,我们自己有办法。”
“那就真是对不住大家啦,谢谢大家。”
“船老大,我得跟一起,我的货在船上,我许的愿也要还,我不能走。”
“好说,好说。王掌柜一切费用都由我的出,不用你掏半个子。”
有钱的雇车坐车而去,没钱的步行离开,王老板有货在船上只能多等几天,需要等渔船修补好了,还要等大风过了,再坐船去烟台卸货。
大家谢过船老大,老客互想道贺,各自散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