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这就意味着新时代的人才要求离不开劳动教育,而恰好,劳动教育是目前学校所极其缺乏的。
《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这种精神在学校教育中正在被遗忘和忽视。2020年3月20日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众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说:“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劳动教育的确被淡化很久了,现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太多了,不要说孩子,成人的数量都很多。劳动能力即生活能力。可见,劳动教育的缺失正在吞噬着一代青年人的生活能力。众所周知,一个人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然而目前的现象是很多孩子为了受到更好的教育反而正在远离劳动教育。在学校,只要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好,那么无论他的其他方面表现如何,他基本都会被定格在优秀学生一列中。因为成绩还是大多数学校衡量孩子的主要标准,至于劳动教育,则往往闭口不谈。因为无论在家庭教育还是在学校教育中,他们似乎都在规避这个话题,认为劳动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无关紧要。
在学校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优秀的孩子几乎不用劳动。教师习惯安排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甚至有些调皮的孩子来做教室卫生或者倒垃圾之类的劳动。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让大多数孩子错误地以为劳动是学习成绩差孩子的专属,如果不好好学习,劳动甚至要成为惩罚孩子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家长和老师也常常会告诉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不能坐办公室,只能在工地上干苦力。”这样的激励方式可以说成为一代人学习的动力。
从我的个人经历来看,上学时期好好学习,不过是为了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和摆脱农民的身份,而与求知的欲望无关,因此,在参加工作后,也就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很多人不读书,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这是一种功利性的教育目的,但片面的成绩教育似乎与未来生活的幸福与否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关联。我还发现:无论生活在哪个层次的人们,依然摆脱不了生活中的诸多烦恼,甚至他们所处的社会阶层越高,烦恼越多,成为自己生活的一大困扰。相反,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却在享受之当下的幸福,尽管他们的物质生活不是那么充足,但丝毫不影响他们获得简单的幸福,他们似乎是天生的乐天派。
可见片面的追逐成绩教育,反倒会让自己丧失了幸福生活的能力。很多人在成年后,发现做饭、整理房子、安排家人的等生活,竟然是如此繁琐复杂,把家庭生活经营得一塌糊涂。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任务就在于,在学校里不要使任何一个学生成为毫无个性的、没有任何兴趣的人。”
是的,参加工作后,我发现除了工作,自己几乎没有任何兴趣爱好,这是何等的痛苦?幸亏,幸亏后来培养了读书的爱好,让工作和生活因此而变得有意义,而没有陷入精神的泥淖中。
我也特别喜欢种植,在学校闲置的土地上开辟了一块土地。当种下种子以后,却发现自己对它们不知所措,我只能按照想象中的那般操作,给他们及时除草、浇水、施肥,但纵使我使出浑身解数,那些种子似乎专门在跟我作对,还是没有长成自己期待的样子,在种植方面,我的确不如一位老农。这一通操作,也丝毫没有给我带来收获的喜悦,我这才理解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真正含义。我终究没有创造出劳动的幸福,无比沮丧,并开始对那么劳动者致以最高的敬意,因为那些种子,在老农们的手里是如此顺从。
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更要谨防当下的孩子憧憬不劳而获,警惕他们轻视劳动者,鄙视劳动者,做什么事不愿付出努力和汗水,但这种不良影响力似乎正在慢慢形成。因为正在有很多孩子正在把娱乐明星当做偶像,做着一举成名、不劳而获的美梦,他们正在失去做成一件事情的意志力。
劳动是任何人一个人必须具有的技能,也是生活的必备。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具有劳动意识,并且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孩子们懂得我们国家的每一个劳动者都有受到尊重的权利,无论他们是科研人员、还是社会精英,还是一个普通的送水师傅,他们都在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通过劳动还能让“困难学生”突破自己。他这样说:“假如每一个学生没有在劳动中表现出自己,没有体验到自身的尊严感,那么我们就会成为无能为力的教育者,我们的话、我们的教导和劝告都不会被年轻人的心所接受,只有借助每一个学生心灵的这些极其细微的活动,只有依靠每一个学生在劳动中表现出自己,我们才有可能维持和保持住持久的学习愿望。”劳动可以让一个自卑的儿童获得自信。李镇西老师的学生韩军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在劳动中表现自己,这一点完全地把他们从灰心绝望中、从人类真正的痛苦中解救出来。
如果一个学生成绩优秀,却对劳动不感兴趣,同样也会令人不安,因为他们有长成“巨婴”的可能。在新时代下,劳动教育是必要的,因为在劳动中,有自身艰苦的一面,在劳动的过程中,可以磨砺一个人的体格和精神。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做的是发现每个人身上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看到自己,感受到劳动的幸福。这就是当下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过程中虽然充满艰辛和智慧,但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还能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更加尊重劳动人们的的劳动成果,而且这也是认识社会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我们把更有意义的东西注入到了孩子的生命中。
2022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