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非常原始的采访稿,没有经过一丁点的过滤净化,是一瓢刚从山上舀下的泉水,可以看到水中漂浮的灰尘,但这并不妨碍泉水最原本的甘甜。——序
镜头前的人很紧张,暗搓着双手,手心浮了一层的汗水。镜头后的人也很紧张,心脏跳到了嗓子,捏着稿子故作镇定着。唯独掌镜的摄像大哥,气定神闲,没事,录吧。
那就录吧!一群佛系青年的非正式采访正式开始。
Part one 如果云知道
人的一生会看到3万次太阳,东升西落,习以为常。莫奈却把这常见的日出,绘成了一幅巨作《日出·印象》。
日出时,海上雾气迷朦,水中反射出太阳和天空的颜色,岸上风景隐隐约约。
莫奈他用画笔抓住了这转瞬即逝的场景。
同样的,在这次的采访里,有一位美发师,他用眼睛抓住了日出时分的云。
东方吐白,太阳悬在地平线上,斜前方的云朵在光线的渲染下,镶了一层烟灰色。
这次的潮流共创活动,正好是以“高级灰”为主色调。这位美发师没有过多思索,立即想到了那片灰白色的云。
创作时,融合了雾霾灰与深灰色,并加入部分颜色较深的挑染和画染,打造纹理与深浅层次。中分M字刘海搭配微卷中长发,营造云朵一般的自然蓬松。
“那你的模特知道吗?你为她创作了一朵云?”我问美发师。
“她还不知道,这是惊喜,为模特量身打造的惊喜。”他回答,“做美发师的最大成就,不就是为顾客解下围布,看到她为自己的改变而惊叹么。”
那,云知道吗?有位美发师把它放到了女人的头上。
早上上班,我抬头私问天边的云朵,它要是知道,应该是开心的吧。
云在天上,云在女人的头上。
Part two 你在看风景,有人在看你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是一句老生常谈。可来源于生活的哪一部分?千人有千解。
这次采访,每位美发师都有问到一个问题:“你平时通过什么方式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时尚杂志,时尚博主,时尚类公众号或微博,各大潮流发布会,出国学习等等,10位美发师的回答大同小异。
但有一位女美发师在这些答案后面加了一个:来源于人。
“我喜欢逛街,不是去买好看的衣服,而是看来来往往的人。我会通过他们的妆容,服装搭配,仪态气质去捕捉亮点,然后用到我的创作中。”
创意这东西,本就是取之于人,用之于人嘛。
如果某天走在街上,看到一位好看的小姐姐,站在路边盯看来往的行人,请不要惊讶,也请不要打扰正在寻找灵感的她。
说不定你的发型正好来自这一次的激发。
Part three 下班时间的客人
上班族最怕下午5点收到工作指示,因为这意味着要加班。当然,也可以拒绝:“好的,收到,明天再改。”
可是对于美发师们,有客人在的时间就是上班时间。提到心酸经历,一位美发师讲到了一个晚上11点进店的客人。
四个人弄完女人的烫染,外面已经天亮了,闻着街上的油条香味,那一刻不是饥饿而是心酸。
Part four 如果我不做美发师,应该会成为摄影师吧
采访的十位美发师,从业最久的已经有17年,最短的也有6年了。
我问他们,“现在年轻人的跳槽率这么高,你们有想过换行业吗?”10位的答案都是不会。
只有一位美发师,在关了镜头的时候,说了一句:“如果我不做美发师,应该会成为摄影师。我喜欢美好的事物,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发这个行业坚持了13年。”
Part five 有人哭了
采访的录音里,听到了两位美发师的哭腔。并非是谈到工作的辛苦而抽鼻子,而是谈到了亲人。
从护发师到美发师,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有的耗时更久。
客人多的时候,一天要洗上30几个头。一双手整天都在碱性洗发水里浸泡着,一到冬天,双手严重开裂,十指关节难以转动。
新年团圆宴上,母亲看着自己蛇皮一样的双手,劝着自己转行。
不同的采访空间与时间,却是同样的回答,两位美发师说,不,自己一定要做到美发师,坚持下来,一切就都值得了。
附:
在你好漂亮工作的这9个多月时间,我跟门店的同事并不熟悉,除了因工作关系,偶尔下店布置物料,其他时间几乎没有接触。
我记得第一次与同事去门店洗头,耿直的美发师,建议我去打两针瘦脸针。天生大头,哪是打针能解决的呢,得削骨呐。
这次的非正式采访,我最大的感触是,每个行业都不容易,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努力着。
附加的一个感受,是花花的那句话,哪里有什么年少成名,不过是比别人提前努力罢了。你9岁的时候还在玩泥巴,人家已经知道以后要做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