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日期:2019年6月20日 星期四
晗暄妈全家读经汇报;
晗暄读经内容:
《易经》《黄帝内经》《诗经》《唐诗三百首》《新概念英语》《庄子》《孝经》
猪崽读经内容: 《易经》《诗词启蒙》《立翁对韵》
妈妈另读《老子》
【今日明经】《国风·周南·兔置》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赬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白话译文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枝条。还没见到我夫君,忧如忍饥在清早。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余枝。终于见到我夫君,请莫再将我远弃。
鳊鱼尾巴色赤红,王室事务急如火。虽然有事急如火,父母穷困谁养活!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在高高的汝河大堤上,有一位凄苦的妇女,正手执斧子砍伐山楸的树枝。其实已透露了消息,采樵伐薪,本该是男人担负的劳作,现 在却由织作在室的妻子承担了。读者不禁要问:她的丈夫究竟到哪里去了?竟就如此忍心让妻子执斧劳瘁!“未见君子,惄如调饥”二句的跳出,即隐隐回答了此中缘由:原来,她的丈夫久已行役外出,这维持生计的重担,若非妻子没有人能来肩负。“惄”者忧也,“调饥”者朝食未进也。满腹的忧愁用朝“饥”作比,自然只有饱受饥饿折磨的人们,方有的真切感受。展示的女主人公境况:她孤苦无依、忍饥挨饿,大清早便强撑衰弱之身采樵伐薪。当凄凉的秋风吹得她衣衫飘飘,大堤上传送来一声声“未见君子,惄如调饥”的怆然叹息时,令人闻之而酸鼻。
第二章诗情发生了意外的转折。“遵彼汝坟,伐其条肄”二句,不宜视为简单的重复:“肄”指树木砍伐后新长的枝条,它点示了女主人公的劳瘁和等待,秋往春来又捱过了一年。忧愁悲苦在岁月漫漫中延续,期待也许早已化作绝望,此刻却意外发现了“君子”归来的身影。于是“既见君子,不我遐弃”二句,便带着女主人公突发的欢呼涌出诗行。不过它们所包含的情感,似乎又远比“欢呼”要丰富和复杂:久役的丈夫终于归来,他毕竟思我、爱我而未将我远弃,这正是悲伤中汹涌升腾的欣慰和喜悦;但归来的丈夫还会不会外出,他是否还会将我抛在家中远去?这疑虑和猜思,难免又会在喜悦之余萌生;然而此次是再不能让丈夫外出的了,他不能将可怜的妻子再次远弃。这又是喜悦、疑虑中发出的深情叮咛了。如此种种,实难以一语写尽,却又全为“不我遐弃”四字所涵容——《国风》对复杂情感的抒写,正是如此淳朴而又婉曲。
女主人公的疑虑并非多余。第三章开首两句,即以踌躇难决的丈夫口吻,无情地宣告了他还得弃家远役:正如劳瘁的鳊鱼曳着赤尾而游,在王朝多难、事急如火之秋,他丈夫不可能耽搁、恋家。形象的比喻,将丈夫远役的事势渲染得如此窘急,可怜的妻子欣喜之余,又很快跌落到绝望之中。当然,绝望中的妻子也未放弃最后的挣扎:“虽则如毁,父母孔迩!”这便是她万般无奈中向丈夫发出的凄凄质问:家庭的夫妇之爱,纵然已被无情的徭役毁灭;但是濒临饥饿绝境的父母呢,他们的死活不能不顾。
全诗在凄凄的质问中戛然收结,征夫对此质问又能作怎样的回答。这质问其实贯串了亘古以来的整整一部历史:当惨苛的政令和繁重的徭役,危及每一个家庭的生存,将支撑“天下”的民众逼到“如毁”、“如汤”的绝境时,历史便往往充满了这样的质问。
【今日行经】1.外出办事,晗暄放学回来第一时间和我打电话确定,然后安排自己的事情,电话里告知已经完成作业,练完古筝,我回来的时候看到两个孩子在读经典,简单的坚持养成了习惯,自律自觉性更高。
2.猪儿子学期结束测试试卷,题目基本都能作答,有道诗歌记不太清,担心拿不到满分,让我查资料,打电话问老师,待打电话确定后高兴的不得了,其实自己已经背出来了一句,后面的心里没谱。问过老师之后一字不落的重新背过了一遍。
3.细公病逝 ,老人家百岁而终,但还是有些许悲哀,细公是我刚来新余晗暄爸带去见过的第一位长辈,亲切和蔼,德高望重。这些年来细公对我及家人很是关心照顾,老是惦记着我和孩子,时不时打电话来过问。愿老人安息,走好,天堂没有病痛。
【今日感恩】1.感谢晗暄自觉安排完成自己的。中午坚持不睡觉,要复习英语,最后趴桌上睡着了。
2.感谢猪儿子认真对待作业,追求完美。能玩能学,能动能静。
3.感谢晗暄爸有责任有担当,第一时间安排好手上的工作赶回来做事。
【今日情志】哀伤。
【今日学习】半小时。
【今日锻炼】抡胳膊200个,肩颈练习三组。
【今日好句】与您分享:
如果美丽只是简单的用来做展示,也许它的意义不是那么大,但如果美丽,能够转化成一种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甚至去让自己变得更好,那它就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了。——董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