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疗愈工具卡牌-认识自已的情绪和感知III 关系卡组
关系卡组是以关系陷阱为基础,基本上是源于早已存在的家庭模式或陷阱,可以运用在代表关系或家庭的议题上,也代表我们与人互动关系中的自我破坏模式,因而造成我们成为一个受害者。关系卡组共8张卡。
1、 需求:主要概念:依赖,补偿过去被遗忘的失落,无能力接受。
一句话解释:需求是依赖某人来拯救你,你认为他们可以满足你的需求,并带给你幸福快乐。我们愈依赖,我们愈有可能利用这点来操控身边的人,要他们来照顾或爱我们,特别是利用觉得受伤害、伤心或摆臭脸之类的情绪威胁。
我们愈依赖,给他们造成的负担就愈大。依赖是种企图或索取,不是真正的接受。当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失落、失望。甚至觉得对方并不爱我们。然而,爱我们的人,他们也没有义务满足我们的需求。
例: 有些女生觉得自已缺乏安全感,自已缺父爱,所以要找比自已大些的男人结婚。想像自已婚后被宠成公主,自此就成了人生赢家。但是我们忽视了,作为一个人,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我们可以适当依靠,依赖其实是不可取的。
很多女生在婚恋关系中,会过度的依赖。我们的无止境的无法满足的需求,其实对别人,就是在不断的索取。也许我们的所谓的‘需求’、‘需要’会把别人掏空,对别人是一种消耗。
等到把别人消耗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也许是这段关系结束的时候;也许是你再也不可爱失去吸引力的时候。前段时间刷了部剧《妻子的新世界》中的时悦,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当然这只是这个角色身上其中的一个点。
结论:我们依赖某人的时候,其实是希望对方来满足我们的某些需求。总有些需求,是别人不能带给你满足的。你对别人的有些要求,也会成为别人的负重。最了解我们的人,还是自已。所以,还是尽力活出最美好的自已吧。
2、 心碎:主要概念:拒绝(不愿意接受);情绪上的发泄与威胁
一句话解释:严重的心碎或背叛可能是来自于童年时期某一个根源的重演,当时你感到被心爱的人、父母亲、生命或神背叛或拒绝。被拒绝是一种投射,是我们选择拒绝他人。当他们没有依照我们的意思去做,我们就认为是他们拒绝我们,并以此标准来衡量他们对我们的爱。
例:《妻子的新世界》中的女主角安安,当她发现了丈夫的背叛,那一刻开始,她就心碎了。她开始拒绝丈夫的示好及要求,甚至当她知道时悦会伤害到自已的女儿,她虽然一直温婉柔弱,但她也开始威胁时悦,警告她。
我的婆婆,在她嫁到我公公家后,其实她的公公对她是很不友善的。她觉得自已明明很辛苦了,为什么公公不仅视若无睹,甚至一直欺压她。在她的这个新家,她感受到的是满满的被拒绝。
她因此很受伤,我丈夫的爷爷已经去世十几年了,现在我婆婆说起她的公公当年怎样待她还是眼中噙泪。我能体会到她在这段关系中的心碎。但是,同时,她在与其他亲人的关系中也会觉得自已是被拒绝的。
我的公公前些年去世了,婆婆觉得儿子可能会拒绝赡养她。每每有这种担忧,她心碎之余,还要情绪宣泄一下,一遍又一遍的逼问我丈夫会不会不养她?
我丈夫是个孝顺、有责任的好儿子,他会一次次的告诉她:我不会不养你的。她虽然已经70岁,而她20岁时候受的伤亦是陪伴了她50年之久。
结论:当我们的内心有一些伤痛或者心碎,在这些阴霾中出不来,或者这些隔一段时间就在我们心头萦绕。也许是我们不具备处理这些伤害的能力。我们这时可以向外寻求助力,来帮助我们。当然,我们也可以成为自已的医生,来疗愈自已。
3、 牺牲:主要概念:补偿罪恶感;付出而不接受;隐藏竞争;害怕亲密
一句话解释:是没有价值的信念,我们一味地付出却不接受,能量很快被耗尽,最后筋疲力尽与虚脱。牺牲也是一种防卫,保护我们未疗愈的失落感。
也是我们对那些令我们失望的人的愤怒,以及我们必须配合他们角色的信念。当陷入牺牲时,你与对方的粘连关系,分不清你与对方的界线。在这段关系中,你不是凌驾于对方,就是采取低姿态。牺牲其实是在滋长竞争,进而产生分歧、疏离与恐惧。
例:妈妈对孩子念叨:我现在这样都是因为你,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和他离婚了&我早就不要活在这个世上了。好像自已最爱的孩子才害自已最深……
要不是因为你说过你会养我,我怎么会沦落到在家里当个家庭煮妇,以致你现在反过来嫌弃我成了黄脸婆……
非常享受职场生活,却不得已选择做全职妈妈的人中,有很多就陷入了这种境地。她没有那么享受陪伴孩子的日常,反而因为不知道如何教养孩子把家里弄到鸡飞狗跳,甚至最终抑郁了……
亲爱的,你原谅我好不好,我这样做都是因为太爱你……
结论:没有什么人和事值得你为此放弃自已。好好爱自已,好好照顾好自已,才是我们生命的重中之中。照顾不好自已,还去关照别人,很可能不知不觉就伤害了被你‘关照’过的人。
照顾好自已,不给别人添麻烦,已经是为社会做贡献了。这本身就有很大的价值。
4、 独立:主要概念:害怕感觉、接受或承诺;为过去情绪上的奴役而做补偿。
一句话解释:我们独立的程序,是反映我们害怕亲密与害怕处于接受脆弱的程序,因为罕让我们想去过去的伤痛。我们企图藉这个角色,切断那些痛苦的感,同时也切断了我们所有感受的能力,包括正面的感觉。所以独立的程度是反映我们尚未疗愈的心碎与牺牲的程度。
独立的核心就是缺乏与人连结及不轻易对他们许下承诺,对待自已和他人都很严苛。在关系中,是以微妙的方式在竞争,很隐晦的竞争。这个竞争也是一种逃避,而为了赢付出一争对关系也是很具杀伤力的,竞争底层的目的是逃避、远离下一步。
这个独立,和我们常说的生活很独立还是稍微有些不同的。
例:对杨幂路转粉是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开始的。我的印象中她就是属于独立女性。她有锋芒,但又不张扬。有实力,也不嚣张。相当年红的不可一世的范爷,曾言她不需要嫁豪门,她自已就是豪门。话说太满,结局令人唏嘘。
反观杨幂,论实力,她也算得上是豪门了。也红,但是她还是有智慧的,有自已独到的见地。特别是上了《奇葩说》这栏综艺节目,我觉得是给她的综合能力的一个肯定。我想不是随便哪个女演员都能上得了这栏节目的。
任她在向观众展示的自已有多璀璨,谁能想她曾经经历了多少磨难呢。她的独立应是她过往遭遇的所有的挫折、打击练就的。
结论:你有多独立,其实也就有多孤独。当没有可依傍的,能给你撑起一片天的不过还是自已而已。愿大家都能找到彼此成就的好同伴,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遇到的良师益友,都会在我们灵魂孤寂的时刻给我们带来一丝慰藉。
5、 执着:主要概念:执着于过去的需求;害怕向前。
一句话解释:在现状中,企图想要使过去的需求得到满足。我们大脑对这些依恋的人、事、物的想象信以为真,使我们误以为我们真的拥有过那个人或那份美好。执着于过去最明显的指标就是---在目前的生活中似乎缺少某些东西。
不管是在何时你曾经拥有过这份美好,只要你拒绝放下,你就无法在目前的生活中再次拥有。执着也是一种愤怒与拒绝向前的表现形式。
例:我闺蜜和她前男友分手3年,一直没有进入下一段感情,他们相恋3年,而现在又过去一个3年。有一次我们一起夜宵,喝了两杯小酒,她拉着我问:我为什么忘不掉他?放不下他?我真的那么爱他吗?
我反问她:你自已觉得呢?
她说:我和他在一起3年,3年来,事无巨细,样样体贴,房租水电,他穿的鞋,他去考驾照的学费……都是我,虽然是我提的分手。但是我不甘心,因为我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
说完她突然大笑起来:老娘终于明白了,我并不是真的爱他到难以释怀,而是不甘心在这段感情中的回报太少。去他娘的,老娘就当做了好人好事了。我从此,终于可以重新做人。
因为喝了两杯小酒就收获了人生顿悟,这也太完美了。当然,这只是我闺蜜的个人经历哈,不觉得会适用所有人。但保不齐,我们觉悟的时候是在哪个特殊时刻。
结论:执念,很多的时候是在为自已画地为牢。过去的已成为过去,我们要能松开手,才有更多机会拥抱美好的未来。蹉跎在过去,也许,你会错过了本该属于你的‘钻石王老五’。
6、 控制:主要概念:防卫源于过去的心碎;害怕信任自已与他人。
一句话解释:当心灵的两个部分往不同的方向前进时,控制就会出现。虽然我们会试图控制自已与身边的人,让美好的事物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身上,但事实上,控制基本是来自于恐惧。
这是一种企图保护自已的防卫行为。当然人们很自然地会抗拒控制,如果我们试图用控制来‘保护’他们的时候,权利的斗争便也因此产生。
例:某某某的控制欲很强……熟悉吗?可能大家身边,或多或少都听过、见过那些想要掌控别人的人和事。
也有很多的妈妈,从宝宝还小的时候就把一切安排的明明白白,孩子一点点的越界她就觉得生活失控了。好像孩子她一定要牢牢的捏在手心里日子才过得下去。
我有个异性朋友,他逢年过节几乎都是想办法躲着不回家,因为怕他妈。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妈妈会没完没了的念叨,没有生活在一起,妈妈则是常常电话轰炸。
他是个摄影师,有一次跟团去拍摄,碰巧他妈也在这个团里。后来她妈一直缠着他要求他要给自已多拍一点。这个朋友表明,我是在工作,我没有办法特殊关照你一个人。
说着她就要胁说,自已的亲生儿子多拍几张照片都不行,活的真是没盼头,我还是干脆去跳了身后的河一死百了。
结论:当我们妄图想要别人都听我们的,想要把别人掌控在自已的手里,这只会让身边的人对我们越来越疏离,甚至跟你斗争。一定要学习界线的功课,什么事情是自已的,什么事情是别人的,什么事情是上帝的。
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我们左右不了任何人,甚至有时候都奈何不了自已。何苦再去伤人伤己。
7、 权力斗争:主要概念:企图满足需求;抗拒对方;自以为是、坚持己见;逃避下一步。
一句话解释:权力斗争是企图要对方依你的方法行事,以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在权力斗争中略胜一筹,而且又能以这种方式利用对方,那么对方就会觉得自已是个输家,并且会寻求各种方法企图扳回一局。
与你亲近的人若在与你的权力斗争中占下见,那他们就会陷入牺牲,关系因此受损。你也会成为输家,而且还要背负他们,如果权力斗争的对象是你的配偶,对方输了,你也还是要付出代价。这是一种自以为是、坚持己见的心态。
权力斗争这种心态无法领悟到其实双方可以整合彼此的能量与观点。这是一个企图,想要满足自已需求但却走错了方向。
例:前段时间刷了部泰剧《正妻》,本来以为只是部普通的渣男劈腿的剧,结果原来也不全是。男主角是自小父母双亡,是由自已的叔叔抚养长大。虽然他算争气,成为了博士,甚至后来还当上了大学校长,可谓年轻有为,名利双收。难道他的出轨就仅是男人有钱就变坏吗?
原来不是,他和他妻子是同学,他们两个人都是拔尖的优秀,在校时就常常在各种大赛中争夺榜首。原来他从还上学的时候就暗下决心,要够到这个家境优渥,如明珠般璀璨的女生。然后他娶到这位梦寐以求的妻子也是用了些见不得人的手段。
他不是真的爱她,而是出于自卑,出于竞争,出于证明自已比妻子更优秀。甚至故意让妻子嗅到他出轨的气息,从而看妻子的反应,继续就保持婚姻关系而斗智斗勇。
权利斗争不止在夫妻关系中存在,也在很多关系中上演,同事之间,上司与下属,婆婆与媳妇,甚至家族血亲。
结论:提升我们的地位、名声、权利,并不是单单靠与人竞争与人斗争。还可以透过学习不断扩张我们的见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高我们的能力,不断扩张我们的生命蓝图。当我们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才不会被困一隅。
8、 角色:主要概念:生活在补偿之中,依循规则与义务;苦干而无法接受;不真之协助。
一句话解释:角色扮演是导致筋疲力竭的首要原因,也是造成压力的第二大动能。每一种角色都在‘证明’关于你的某些部分,而通常这些部分都是与你真正相信的那个自已见好相反。
生命之所以变得死寂是因为生活中只有‘苦干’,而没有交出自已,生活也因此得不到滋养。角色是一种防卫,用来保护自已远离心碎、罪恶、失败甚至还有痛不欲生的感觉。
例:每个人都扮演很多角色,每个角色我们都想演好。演着演着,就不知道哪个是真实的自已了。就像《长相思》在外流浪年幼的小夭,为了生存,活下去,她常常变换成别人的模样。天长日久,变着变着,她就忘记了她原本的样子,甚至性别。
她找不到自已了,自已的样子她已经不记得,最后还是靠着王母的瑶池和法力才恢复了容貌和真实性别。
我们自已也是一样,我们会给自已贴很多标签,别人也会给我们贴标签。为了不让自已失望,不让别人失望,一直努力的活在这些角色里。当我们的某个、某些角色表现的不尽人意时,我们甚至会怀疑人生。
结论:让自已的生命沉淀下来,有宽度,有厚度,夯实我先是我自已。当清楚知道自已的价值、义意、目标、真实的自我是怎样的。其他的角色中,我们就会有些许的松弛。不够好又怎样呢?我本来就不是完美的,尽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