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MBTI后头晕了,究竟应该如何辅导下属,是根据性格来,还是根据意愿能力,还是其他因素,还是各方都要考虑?
我想这个困惑可能蛮多人会有。我的结论:能力,意愿,性格,三者都要考虑。那怎么考虑呢?我的体会是:优先考虑能力和意愿,再考虑性格。
不同的辅导风格和被辅导人的能力和意愿密切相关,可以根据被辅导对象的意愿和能力进行调整。当把下属的性格因素考虑进去后,可能在辅导风格的基础上还需要加一些技巧。
拿我自己举例:
我之前的公司里,其中一个职能是负责BOM商务报价。一开始我没有任何概念,只是想要快速上手。所以一开始,我老板采用了深度参与的辅导风格,手把手教我:她跟我解释报价上的每一项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有什么意义,我做的每一份报价,她都会一一把关,答疑解惑,之后我才发给客户。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我可以独立完成报价了,她对我的要求也高了,就给了我更多授权,比如:
(1)给我更多自由:我定期和采购、财务的同事们复盘材料成本,自主决定调价的节点,
(2)“她什么情况下才需要给我把关”由我自己界定。
磨合了一段时间后彼此也更了解(我是NF型,她是非常明显的T-思维型):她更关注我的工作成果,很少注入个人情绪,从我一个F型下属的视角看,一开始总觉得她的管理风格是不近人情的霸道女总裁范儿。了解了MBTI类型之后,就渐渐理解她的行事风格:她并不是冷酷无情,而是性格使然。所以,了解辅导者和被辅导者双方的性格偏好,两个人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摩擦,实现高效的辅导。
总结一下:辅导下属时优先考虑能力和意愿,再考虑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