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伯学习圈练习 #RIA学习力导师践行营

库伯学习圈练习:

1、请回想一下,给我带来最大改变的经历是什么?我从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学习?它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请描述这次经历,并说明具体原因。

*比如,自己在工作中或生活中某一段经历,不一定是成功的经历,也可以是失败的经历,只要是自己真实的经历,同时让自己成长特别大的经历就可以。

在去年上半年的工作中,职务获得拓展,管理范畴增加。从自己本城市的团队扩展到涵盖杭州团队的人资和运营内容。因为新团队的纳入入和新的工作事务需要更多熟悉的接触,因此很大一部分的关注点都在新团队上,出差的情况比较多;反而对本城市团队无论是工作指导和人文关怀上都不自觉的少了很多。半年多下来自己在这种厚此薄彼的处理方式并没有特别的关注和在意,也没有情形显示两个团队的工作开展有任何阻碍。直到下半年时因为对方团队的一项任务的失利陷入瓶颈,与此同时,长沙团队的一位同事向我当面提及到认为一些她感到不公和难过的地方,认为我的资源和精力都给到了其他城市,忽略了自己团队成员的情绪和利益。长时间下来,大家都感受到了变化,人心所向目标一致的工作氛围也都有了动摇。

听到这些,我感到很惊讶并且沮丧,认为自己想做到最好,但实际中确实有没曾想到的地方,把大家对我的信任和依赖抛之脑后。

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进行了深刻反思——

前:这一问题是怎么出现的?

因:同事是怎么产生这样想法的,是主观还是客观?是某一两个人的认为,还是大家的共同感受?

后:如果我按照她的期望去做会怎样?我能得到什么?

果:如果不这么做或继续以目前的工作方式去进行会有怎样的后果?

适: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管理两个团队?有没有人能给到我支持?

用:如果想在工作和人际上都更加稳定提升,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能做到吗?还有哪些我不可控的制约因素?

边:之前有出现过类似情况吗?有其他人的相关处理经验可借鉴吗?

界:不同的处理方式它们的本质有什么不同,出发点有什么不同?

通过以上的自我探寻,我意识到了自己可以调整的地方,重新分配了资源和精力,更多体谅和关注到同事的需求。我们间的关系也感觉融洽和稳固,团队重新回到了正轨。

2、参考库伯学习圈的概念,文字分析一下在第1题中,哪些是

a具体经验 

因为自己经验的欠缺受到工作中“内外夹击”,在沮丧之后痛定思痛,深刻反省,做出改善和调整之后,形成了自己的抗“击打”能力,并使事态良性发展。这次事件给我的最大经验和改变,是工作风格和指向性的改变,之前是以目标为中心,现在改为目标+人本结合为核心,让大家感受公平愉悦工作,共同达成指标。也重塑了我的观念:工作的动力来自人本身的动力,满足员工的情感/内在需求是效率最大化的体现。而且,在自己认为良好的状态下,一切看起来也并不是那么风平浪静,要关注到背后可能会有的危机。

b观察和反思

对事件首尾进行了梳理,确认是个体还是整体意见,观察和判断大家的影响度。并通过八大问启发,重新定义问题。原问题是:“如何让团队成员理解和支持我的目标?”,修改后为:“如何让团队成员减少依赖实现自我管理?”

改善措施:1、改变精力时间的分配;从3成精力给到新团队开始,保证本轨道稳定之后视情况加大投入;2、在工作范畴阶段性变化之时,和我的团队成员进行一次深入沟通?3、给每个人确定职业目标和成长路径;并且让她们清晰知道;4、指示1名代理人进行促进。

c归纳和概念化 

在前进和取得成果的过程中,要关注到其他人的情绪变化和未满足点,而不是一切从自己出发,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其实无论在工作的团队中或是在家庭的亲人相处间,都可以遵照以上原则。

d测试和行动

元宵节在家,没有协助做家务或是与妈妈聊聊天,光顾着自己完成学习力的打卡作业,引发妈妈不满,说了一些诸如“你就一天到晚忙忙忙,不上班怎么比上班还忙”的气话,让我感到愧疚的同时,也感觉委屈。

片刻思考之后,认识到自己对父母的关注和照顾确实很欠缺,总觉得一些物质上的给与就能表达自己的心意,而欠缺情感关怀和了解他们真正的需要。因此,以后无论是在家里的时间,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更多的照顾到他们的感受和情绪。

比如我可以:1、告诉自己,家人是最重要的生命组成部分,且不是再生资源,珍惜当下。设定陪伴计划;2、周末在家时,想想今天要为家里做一件什么事;3、如果今天有重要的个人学习任务,提前跟父母沟通好,并确定完成时间;确实无法顾及家里,即通过其他时间和陪伴形式做补偿;4、如果某时刻无法帮助妈妈做家务,即提前跟爸爸沟通,让他协助一些事务,减少妈妈对家庭和对我的抱怨。

3、分析完之后,我的收获是什么?

事件经验的迁移,通过观察和反思并进行归纳总结,不仅仅止于做某类事情,对某一些特定人群的应用,而是可以衍生开来,在问题本质中找到可以应用的其他方方面面。同时,完成迁移事件的测试,展开行动,这好像是一个切面与另一个切面做连接过程,一个完美的闭环,很神奇,也很丝滑舒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