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人类与大自然有了分开的提法,人们似乎忘了,人类是源自于大自然的,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只是为了生存,两前肢不再是为了爬行,转而有了“手”的功能。手的存在又促进了大脑的发达,两下互为促进,“人类”就产生了,从此独立与大自然。
人类自身的变化称之为“进化”,这进化的速度,加大了与大自然的对立。
在这一进化过程中,人类是独自的,自然界中没有其他生物与之同行,因此可以说是孤独的。只是由于人类数量庞大,无从感知到自身的孤独,反倒是同类相斥。——唯我独尊最好!
而大自然的存在却是包括一切动植物环境的总和。人类在不断进化,大自然却以他那固有的姿态或自有的规律存在着。
人类以生存为由不断地在改变着大自然, 在程度上影响着大自然,但大自然也不是任其所为的,不时以他那自有的方式回应着人类。总体来说,人类对大自然的作为或影响,大自然作出的“回应”是成正等的,或者说终究会是对应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这样来看待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有些类似如来佛与掌中的孙悟空一样,——任你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依然在大自然的掌中。人类可以利用环境,也可以上天入地,但人终究是胜不了天的。
人类的伟大之处是宇宙有多大,心就有多大。人类已经有了上天入地的做法,还有了向外星进发的向往,这不只是对外部宇宙的认知,也是为人类今天的发展和明天的存在作着准备,认为一旦不能生存就可以转移到其他星球上去。但大自然很本分,他认为自己就是宇宙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他天体一如自己一样存在着。
在大自然回应着人类对自己的影响时,人类自身也在制造着危机,那就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核子反应。人类为了争斗,彼此高举着核武器威胁着。核武器带给人类的隐患,从短时期来看,要超过大自然灾难的百倍。这里说的“短时期”,是指大自然的存在的无限性或时光的永久性,是相对于人类生命周期的短暂而言。单就我们生存的星球而言,灾难还不包括各种病毒的侵害和外星体对地球的撞击的可能。
人类试图通过共同努力去探索外部世界,而对一致起来保护珍爱生存的地球却难以达成一致。 “人类”虽是一个统称,是同一“类”,但却是心机万条。大自然包罗万象却是相互依存共存的“统一体”。如果把大自然灾害的发生视为无法抗拒,或者说人类从程度上可以降低或减弱大自然灾难的发生,但对那些人类自己制造的灾难却无法统一控制。
人类生存的这个星球是否已经遭遇过劫难多次了?所谓“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或者是“沧海变桑田”。那死寂一般的沙漠地,似乎根本不具有盈育生命的条件,但却有着生命曾经存在的根据——海洋贝壳和生物化石,这就是我们这个星球曾经“天翻地覆”的见证。当然,你也可以把那想像成是千百万年渐变的过程,而不是突然的变化。
地球每一次的灾难,都导致生物的毁灭或消失,然后是重新开始,有了生机,有了生命的存在,生命逐渐进化衍生,有了智慧或欲望,最终欲望和贪婪又开始对环境或生存的空间毁坏,或者是人类自身彼此的毁灭,成就着“成、住、坏、空”的往复循环。
“人类”作为“天意”的安排而存在的本身是没有过错的,或者说无法抗拒的,但在限制因贪婪或为所欲为上导致损害是可以有所改变的,起码是能在进程上加以控制的,难在“人心万条”上!真不知要历劫多少次或是多大程度上才能让人类吸取教训。每一次的“重新开始”,可能都是无法吸取教训的,一如“谁又能从死的王国回来过呢?”——无法得到答案。 一旦发生环境损坏,各自为界,唯恐由自己承担责任,同时相互推卸指责。人们也深知环境的损害最终是不分国界的,但“人类”没有一个能掌控的“统一人”,这正是人类的“可悲”之处。
人类对环境的损害犹如人类的进化一样是渐进式的,这种渐进犹如温水煮青蛙让人类逐步适应或接受,但环境所受的损害程度要超过人类进化的速度是显然的。而人类的所谓“进步”或冠以“文明”的存在,往往是从经济上去比较的,把经济的发展视为“文明进步”的标志,不愿意谈论这种进步所带来的环境损害是多么地深重!
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些厂址,都不能建造房子居住人了。那些在建或已建的,又填埋了多少大自然无法消纳的垃圾。人类从祖先那里得知,人是需要接触地气的,当你在选购底层,向往有一块园地可以种植时,你可曾知道,地表面下填埋的都是些什么?长期居住,是否会对你的身体有害?
同样,由于土地匮乏,人类利用起了城市周边曾经的垃圾填埋场,使之成为绿地和公园,人们为这地表面的绿色而吸引,由此招来了开发商的图利,却忽视了脚下掩埋的各种垃圾对人体的影响。
现如今为何逢雨即淹?那是因为原先的沟沟塘塘都已被填埋掉了,而地表面也被仅可能地混泥土或沥青所复盖,雨水只能依靠阳光蒸发,这样又抬高了温度。人类为了降温,制造了各种降温设施,一定的空间环境里面是降温了,但那些设施所排出的动能热量又增加了大气温室效应,导致光合作用的下降。
人类还为了美观,把一些天然湖泊沿岸全用水泥或石块围砌了起来,殊不知沿岸滩植物和微小生物与湖水是一个互为作用的关系。从此湖水再难清澈。看着整齐的堤岸,美丽的亭台楼阁,但最重要的水却没有了生机,——业已死亡!
人们确实也在努力,知道“绿化”对生存环境的重要,只是过于追求整齐划一,一厢情愿地选种植物,重视的是视界上的感觉,没有充分考虑植物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的需要。起码应该留有充分的空间能让动植物自由选择和生长才好。
人类的进化也并不全是有利的。人类因为直立行走,以及为创造财富而改变自己,从而产生了只有人类才有的许多病痛,那些层出不穷的不治之症外,更有许多与地球引力相抵触而引起的肩肘炎、颈椎炎、关键炎等等,这些都与人类不再爬行,改变肢体动作有关。可笑的是,或者说可以对比的是,人类不只自身在“进化”,还试图让其他生物也跟了一起改变,被称之为“宠物”的狗儿猫儿,那狗因为长期被人类像小孩一样怀抱,竟也改变了椎柱,以之于下地后难以行走。
好在人类因“猿”的本质而未忘记环境的重要,向往“原生态”的环境,于是就产生了各种方式聊以自慰。当抚摸着那些百千年古树发出感叹时,人们没有感知到,那古树正在捋着胡须,笑看着从自己面前走过的短暂人生,那可是见惯了秋月的眼神。
而在那些被称之为经济高度发达的区域,即便是在那凉如水的夜色,也难以看到天阶中“牛郎织女”的相会。于是,人类会乘坐夜班飞机,俯视地面,但见如织的公路和星光闪烁的汽车。而把那灯火汇聚的地方聊以为“天街、银河”。再就是到那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去感受久违的大自然。以此平衡对“大自然”失落的心态。
人类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富有了,但也更脆弱了。总有那么一天,无论是发生天灾还是人祸,可以说连水都难以找得到喝了。
当途经“无人区”或是重要的水资源源头时,人类声称为了“保护”而通了公路,那条条公路犹如刻划的刀痕一样,开裂着大地的胸膛。动物的活动空间被切割成条状或块状。人们认为公路仅是一条线,线边就是动物的区域,实际它们是避得远远的。它们的生存法则是远离人类,它们的灵魂属于大自然。
如果大自然有表决权,可以想像他是不需要人类的,他早在人类形成之前已然存在,而我们人类源自大自然,是须臾离不开大自然的。人类走到这一步,已是无法回头融入大自然了,是无法再把上肢放下了,只有找到能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的方式,否则,哪怕人类进化或发展到能上天入地,最终总为大自然所抛弃。当某一天的人类需要匆匆地离开地球时,也就是人类走向反面的时候。
作者:毛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