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高度关注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作为家庭教育关键环节的家长一环够不够强。
家长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可如何提升家长的格局又不是一时三刻的事。每一个家长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成为家长的那一刻,家长与孩子是一样的,对未来的一切都是现学现用的。
要想在家长这个身份上做的够好够强,就要不停地学习,以小学生的心态终身学习,陪孩子一起成长。
今天继续分享由陈鹤琴编写的《家庭教育》(此书由陶行知作序推荐,是一本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家教经典),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卫生上的习惯原则07——小孩子吃东西以前须洗手,吃后须揩手。
一鸣自从两岁零10个月以来,每天早晨吃点心以前,他的幼稚园的教师总叫他先洗手,到了下个月5日的这一天,他未吃点心以前,就自己去洗手;不但如此,后来吃饭以前他也一定要洗手了。有时候忘记去洗,他正在吃的时候,忽然想到就去洗手了。
东生吃东西以前,是从不洗手的,吃后也永不揩手。有一次他在外面挖石头、拔青草的时候,忽然听见他的父母和兄弟姊妹们大家吃鸡蛋糕,他就立刻跑回来抢鸡蛋糕吃了。他母亲对他说:“你的手是很脏的,到面盆里去洗一洗,再来吃。”他哪里肯依,他恐怕鸡蛋糕被他们吃光,所以也不管手脏不脏,就马上来吃了。吃了以后,也不去揩揩手,将手上的油向他自己的衣襟上一揩。还没有揩干净,忽然看见他的娘舅来了,他显出很快活的样子,将很肮脏的手去拉他娘舅的衣襟,他娘舅也没有顾到他的手,很高兴地去摸摸他的头,抱起来了亲亲他的嘴;后来看见他的手就想到他的衣襟,低头一看,啊哟不好了,崭新的一件夹衫已经有十来个手指印了。他也不好意思去说他,只得自认晦气罢了。
小孩子平时是很好动的,东拿拿西抓抓,手上不知粘了多少尘埃,倘使小孩子不洗手就去拿东西吃,那么尘埃与食物要一同到肚子里去了。许多小孩子在夏天的时候,常常去捉苍蝇扑蝴蝶,手上的微生虫不知粘了多少。他们也不管什么,一看见东西就去拿了吃,做父母的也不去禁止他们,以为小孩子一天到晚总不会清洁的,何必去洗手多麻烦呢?做父母的如此,做小孩子的也是如此,到了后来,小孩子就沾染了疾病,有的小孩子竟因此而死去,你看可怜不可怜呢?所以我说小孩子吃东西以前,一定要洗手的。至于吃东西以后,也要揩揩手的。因为手拿食物以后,大都要肮脏的。倘使拿了后,不去洗手,那么小孩子不是把这肮脏东西粘在自己身上,就要粘到别人身上了。粘在自己身上不清洁,粘在别人身上不道德,说来说去都是不行的。但是有许多小孩子吃东西以后,总不揩手的,做父母的也没有叫他去揩,到了后来,小孩子这种行为慢慢儿成为习惯。其中的害处,更不堪闻问了。所以做父母的,当小孩子小的时候吃东西以后,一定要他揩手。这种事情是很容易的,我劝做父母的大家去做做罢。
小时候大人们经常说: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心里知道是为了卫生,都照做了,渐渐形成了习惯。现在才知道,饭前洗手的重要程度:不注意是会死人的。经历了新冠疫情,这一点显得异常重要。
现在看来,饭后揩手的习惯,不仅仅是一种卫生与礼貌,同样是一种避免伤害的方式。
小孩子不懂的事情太多,习惯的养成又需要乘早。这就要求家长们自己先要注意起自身习惯的改进与完善,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同时,也要及时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