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5

银杏大道的回望

边城丹东,有一条九纬路,一条载满历史与记忆的老街。如今,它已是游人如织的“银杏大道”。

这条路斜斜地向南北伸展,双向两车道,不算宽阔,却别有韵味。北端止于锦江山公园的巍峨牌楼,南头直抵鸭绿江岸。从七经街与九纬路交叉口往北那一段,不足千米,却是我从青葱岁月到“而立之年”,几乎日日穿行的路途。

街道两旁,百年银杏枝繁叶茂,树冠如云相连。绿荫掩映下的建筑,多为西式改良风格,静默中透出岁月的优雅。路西一段青石围墙内,几栋西式别墅错落有致,其中一栋,曾是张闻天任辽东省委书记时的旧居。

再向北行,一栋青砖砌筑、欧式雕饰的中西合璧建筑静静矗立。门廊庄重,花岗岩石阶沉稳,主体为两层工字形砖木结构,中间凹处对称分布着两座花园。这里原为日治时期的统治机构,解放后改造为市委机关。我在这栋楼里工作了整整六年。它的厚重与雅致,为整条银杏老街定下了风格的基调。沿街都是市属机构,不见商铺与民居,更添几分幽深与静谧。百年建筑与百年银杏相依相映,织就这条街独一无二的韵味。

我的办公室在二楼。窗外,银杏枝干斜逸舒展,撑开如伞的树冠。凭窗远眺,棵棵银杏虬枝劲展,如苍龙探爪;短枝上扇形叶片簇生,疏密有致。盛夏时节,满眼绿意覆盖长街,行人景致皆隐于其间。六年光阴,银杏的千变万化了然于胸。秋日灿烂,固然是银杏最美的告白;而它的美实则四季流转,各有其韵。

三月,北风乍暖还寒。向阳的坡地上,野草刺破残雪,探出茸茸新绿。银杏枝头,米粒般的芽苞悄然鼓起,先是怯生生地露出一点嫩绿,宛如婴儿攥紧的拳头。不出几日,芽苞绽开,扇形新叶薄如蝉翼,边缘带着细密的锯齿。阳光之下,叶片泛着绿绿的油光,仿佛能窥见汁液在叶脉间轻轻流动。

也正是在这万物萌新的季节,我在银杏树下,与一个女孩相爱了。我记得她踮起脚,去够一片刚舒展的银杏新叶。阳光穿过半透明的叶脉,在她掌心投下蛛网般的细影。“像不像春天的指纹?”我忽然握住她的手问道。她指尖微微一缩……风过处,新叶沙沙作响,仿佛在替她作答。

七月流火,银杏树冠膨大成浑圆的绿云,将整条街道笼罩于清凉之下。正午阳光斜穿叶隙,在地面洒下碎金似的光斑。夏雨如孩童的脸,时而轻柔如丝,时而急促如虹,打在宽大的银杏叶上,发出清脆的“啪嗒”声,似小石子轻叩窗棂,又如指尖弹落露珠的余韵。

霜降之后,银杏悄然换装。叶缘先染上一圈金黄,继而整片叶子化作半透明的琥珀色,仿佛被温柔的火苗轻轻舔过。不久,整棵树都燃烧起来,灿若云霞。秋风拂过,金箔般的叶子翩跹而下,惊起一场金色的雨。孩子们在落叶间奔跑笑闹;年轻女孩举起手机或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纱巾大妈”们摆出各种姿态,与金黄的银杏同框,每一帧都是欢愉的定格。

后来,我离开了丹东。许多年过去,却始终忘不了那条银杏覆盖的老街。去年深秋,我重回丹东,再走九纬路。银杏依旧,金叶纷飞如诗。街道比记忆中更热闹了些,拍照的游人、写生的学生、慢行的老人,交织成温暖的画面。那棵我熟悉的银杏,枝干更显苍劲。我站在树下,恍惚又看见那个踮脚触叶的女孩,看见年轻时自己的影子。原来,树比人长久,写满时光的絮语。它们不曾消失,只是在不同的季节里,以不同的方式,继续生长。永远在我回望的视野里,完整着一个叫做故乡的远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品味金秋 阵阵凉风动,寒露秋更浓。露是秋天藏不住的泪,也是冬天悄然的序曲。在这个时节,北京香山的红叶开始层林尽染;...
    清国阅读 10评论 0 0
  • 第三章早产儿旁的月光絮、火光后的三轮车——素娥的风雨路 月光像一层薄纱,轻轻盖在土坯房的屋顶上,窗棂漏进几缕...
    皮里阳秋123阅读 17评论 0 0
  • 林夏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电脑右下角的时间显示已是凌晨两点十五分。文档最下方,那行刺眼的红色标注格外醒目——“您的连...
    终O点阅读 16评论 0 1
  • 秋天的林子,地面上一片丰富。打包的袋子,飘落下来的正反的树叶,还有没有败去的绿油油。 喜鹊喳喳的叫,沿着十字路往回...
    飘荡着的那朵阅读 9评论 0 1
  • 第二章拳风拂过的落榜纸——昌业的青春痕迹 土根走后,家里的重担全落在了昌业身上。他看着母亲玉梅日渐憔悴的脸,...
    皮里阳秋123阅读 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