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第三法是我表达我的需求,我也愿意倾听你的需求,我们一起看看怎么满足我们双方的需求。
那么,孩子迟到,背后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呢?为什么你一直批评他,不让他迟到,可他还是一直磨蹭呢?迟到满足了他什么样的心理需要呢?只有真正看见背后的需要,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孩子早上磨蹭迟到,有几种不同的心理需要:
一孩子求陪伴。
二孩子在求关注。对于这种求关注的孩子,我们不要总是在他做得不好的时候关注他,批评他,而是要在平时,尤其是他做得好的时候关注他肯定他,这样他才能越做越好,而不需要用一些偏差行为来引起我们的注意了。有很多父母是孩子有三天没迟到,父母没看见,孩子有一天迟到了,就开始批评孩子,那他当然会强化他的这个迟到的行为。
三孩子在被动反抗,如果孩子平时被打压得很厉害,经常这个不能做,那个不可以,孩子心里积压了很多对父母的情绪,那么他就有可能通过迟到来报复父母。
孩子遇到了挫折,他可能有点害怕不敢去面对。
爱才能让一个人真正改变,批判只会让行为一直持续。如果我们只是想要对方改变,而不是去自我改变的话,家里的矛盾是不会停止的。当然,并不是说我们要爱孩子,就要委屈自己,而是在爱的基础上,看见并满足双方的需求。不管孩子迟到的原因是什么,这都是不变的准则。
第41课作业:
1、练习使用第三法,特别注意表达和聆听的转换。复盘一下你运用的过程
前几天孩子早上起床越来越迟,终于在某天火山爆发了。周日晚上我对孩子说"这周上学的5天,每天闹钟6点45分就响了,你到7点15分在我的一遍又一遍地催促下才起床。(孩子觉得反正我不起床,你也会一遍遍地叫我,怕啥,真是一皇帝不急 急死太监。)我很累,事情也没办法做,时间浪费了,我感到自己很疲惫,我也不开心。""我还爱睡""嗯,你爱睡。我们晚上早点睡,早上准时起床。从明天周一开始,我只叫你一次,但保证你已经醒了,至于你后面又睡着,还是赖床,我也不再来叫你。我要做家务,要吃饭去上班。""哦"周一周二早上起床,只叫了一次后,我没理她,做自己的事情,后面她自己起床了。希望能坚持下去。
2、在运用P.E.T.的过程中,你能区分什么时候聆听、表达,什么时候该给建议吗?说一个你运用的例子吧!
孩子有情绪时聆听,自己有情绪时要表达,真实的自我。引导孩子给出建议。我感觉我是后知后觉。经常自己给建议,没有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机会,要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