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生活家,一辈子活下来,我们都在和现实做着最伟大的抗争,在演绎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
一路紧张忙碌,小心翼翼的了解这个世界,却又迷迷糊糊地活着……反正我是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了,有时候,我也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但是世界都没看过,怎么来的世界观呢?
1.
每天吃完晚饭,我总是坐在工地旁边,抽着劣质的香烟,数着飞驰而过的火车,想着一些有的没的。随着呼啸而去的,包含了多少故事呢?车上的人,有的是去见远方的爱人,有的是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有的是失望之后去往一个新的陌生城市,有的是成功之后荣归故里,有的是去约一场刻骨铭心的炮,有的是去谈一单改变人生的生意……这么一想,我内心觉得自己其实是可以变得牛逼的,给他们每个人写一个故事,写下一火车皮的故事,我就能当作家了!
2. 我买书的时候,总是会有人问:“在免费电子书横行的时代,还花钱去买书?你是不是傻啊?”
其实,这也只是习惯问题罢了。小时候的空闲时间,除了练书法就是看书(爸妈不让我干别的)。小学时候看完亲戚送的插画版四大名著,初中的时候,腿摔断了,养伤期间把金庸作品全集看完了,高中时候就各种乱七八糟,比较多的是看新概念的那些作家的东西。一直以来,我都在看纸质书,翻开书的一页页触感,让人能更快的安静下来。当然,我是不排斥现在的阅读方式,用手机看的最多的就是知乎、豆瓣、简书上的东西,感觉看了别人的一些想法之后,自己似乎也能过的安心点!不同的是,我总是看故事的时候想写故事,写故事的时候在想故事,想故事的时候我又在看故事……
看书的时候喜欢在自己的书上写下一些当时的心情,过了一段时间再去看的时候,当时那些想法的起因已经无法追寻,剩下的只是面对自己的一种思考。那些写下来的东西经历了一段时间后显得特别宝贵,我总是小心翼翼的翻来,好怕一个不留神就丢掉了曾经的自己一样!所以我把那些看过的书看得很重要,曾经也送过几本书出去,那些人在我心中的地位也算是相当重要了,不过,也许他们都没当一回事吧!
3. 踏入社会后,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着那么一些所谓的“前辈”。他们可能自己的生活也乱七八糟,但是他们永远觉得自己是圣人,是权威。
工作中遇到的这种人特别多,做任何事情,他们都只会让你按照他的方式去做。也许这些人是为了我们好,也许可能只是私心,为了工作不出差错吧!但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就是他们顽固,迂腐,不知变通。他们经历的比我们多,当然这也就成了他们最重要的说辞,标准的语体有“我还不知道么?我都做了这么多年了……”“你们年轻人懂什么,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他们害怕新事物,害怕改变,害怕他们的权威地位受到侵犯。他们扼杀所有你大胆的创意和新奇的方法,并且,拒绝听你说事物的缘由。你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是和长辈犟嘴,然后就是拿出年龄辈分这些来打压你。
我很反感这些人,可能这和我偏执的性格有关吧。所以,我的人缘并不算好,但是我仍然为自己开心,能守住这心中三分执念。所谓年轻,不是任性耍酷的托辞,而应该是敢于甩开羁绊的洒脱,而应该是敢于打破陈归的坚定!
4. 小学的时候,有人告诉你不要老想着玩,考个好点的初中就能成才;初中的时候,有人告诉你不考个好点的高中你就没有出路;高中的时候,有人告诉你考个好点的大学就前途一片光明,最后我们却发现好像并没有什么作用。我们总是在被一些所谓的期望推着向前走,因此我们损失了很多我们该拥有的东西。年少时淘气贪玩,学生时代的朦胧感情,年轻时候的迷惘彷徨等等,这些都是成长路上必然存在的。人总是要去经历很多的事情,才能有所改变,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所承受的这一切是不是值得去更加努力!如果说听着一大堆所谓的道理就能过好这一辈子,那么,中国的教育行业将迎来历史上最伟大的阶段吧!
每个人都无比渴望变得强大,可是强大并不能让我少受伤害。心中所谓的强大,是能够经得起平凡生活中的琐碎;是能够在岁月流年的洗礼过后,仍然坚持最初的梦想,仍然做自己;是知道明明现在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还有那么大的差距,却从未放弃去完成这个成长,完成最初的理想。当你以为自己变得强大的时候,生活又会给你一个新的难题,再一次强奸你的心,把你所有的骄傲击的溃不成军。于是乎,我们慢慢把自己的内心磨起了茧,我们把这叫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