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鸠鲁(Epicurus),古希腊哲学家,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创立了伊壁鸠鲁学派。因其成功地发展了前人阿瑞斯提普斯( Aristippus)的享乐主义学说,并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相结合,后人将其视为“享乐主义”的代表人物。(编者注)
在《生活的哲学》里,伊壁鸠鲁展示的是“花园享乐主义”的形象。
01
(一)禅学与伊壁鸠鲁
很多人误会享乐主义,以为享乐主义就是酒池肉林,醉生梦死,纸醉金迷;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它日在何方。但在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思想里,享乐是需要非常“清减”的。他认为我们要客观的面对我们的理性和欲望,分辨欲望,最终只剩下健康、合理又相对易满足的愿望,我们的生活就会像花园一样。 这种享乐是可做到的,是可持续的,并且是可分享的。
伊壁鸠鲁也很喜欢朋友,他认为友谊是世界上欢快的舞蹈。
伊壁鸠鲁主义也许不像斯多葛派那样奋发,它可能没用那么多搏斗的隐喻,但它仍然需要我们去工作。“我们必须在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事物中锻炼自己。”伊壁鸠鲁写到,它需要努力去实现快乐的人生。
在读伊壁鸠鲁的过程中,不断的联想到亚洲的禅学。如果说佛教的清修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宗教活动,那么禅学相对来说减少了很多宗教的色彩。禅宗是亚洲佛学文化的一门分支,它绵长清雅,一直占据着很高的地位。禅学的审美基本属于极简主义,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屋子,一蒲团,一枝花,院子里三两巨石,一泓清水,就构成了清淡的禅意。从设计上来说,它是以极少的“有”,来衬托出空间的“无”。那种空间带来的无言的震撼感,远超乎人工。
单单就禅学对于欲望和精微的理解力来说,它和伊壁鸠鲁真的有着互相印证的微妙。
这种微妙,一部分在于对于欲望的辨认。
伊壁鸠鲁说:“对于欲望,有些是自然的,有些是没有根据的。对于自然的欲望,有些既自然又必要,有的只是自然的。”为了实现平静的生活,伊壁鸠鲁主义者要省查他的欲望,看看它们真的是自然的、必须的,还是相反。他们要考虑它会带来的快乐,以及痛苦和不便,并且要“比较这二者”。他虽然认为“没有什么快乐本身是邪恶的”,“但是带来某种快乐的事物产生的烦恼会是快乐的数倍。”
相信熬过夜、暴饮暴食过、有烟瘾和酒瘾的人们,对这一点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初期的快乐很快就会转化为第二天乃至连续几天的不适。快乐它有一个精微的度,在这个度之内,便是好的。
一部分在于对于精微的体察。
伊壁鸠鲁本人其实非常的简朴、理性。他的财物很少,饮食方面只吃面包、橄榄和水。在特别的节日,他可能会吃一点奶酪。他的花园享乐主义,可能会让人疑惑。在一个别墅里,交往的人也有限,如果不吃美食,亦没有爱情,真的会让人快乐吗?
这样看,花园享乐主义要具备两部分。一部分是思想与活动的快乐。伊壁鸠鲁极其精通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并且常与朋友和学生交流。据悉他死之前还愉快的告诉学生,要学习哲学,因为哲学使人幸福。😂另一部分则是要拥有着在小范围内快乐的能力。
本文先不讨论思想的快乐会带给人多大的满足。仅仅就对微小的范围内可带来的快乐来说,这种可行性,或许亚洲的艺术能够给予最好的解答。
02
(齐白石)
02
(二)方寸之间:书法折射的精微
中国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是书法。
书法和绘画一样,一旦你入门了,你看到的就不再是字本身。它的每一笔走向,转承,契合,它的细节,笔法,力度,才是你眼睛需要提升的精度本身。正如同你看着一个立体的事物,是无论如何也画不出的。但是当你把它无限放大,或者颠倒过来,你就有了画它的开始与勇气。(参见《五天学会绘画》)你便知道如何着笔,如何上色。在这里黑不是黑,红可能不是红,一切都看对比,一切都需要非常认真放大的看,才看得到真相。
书法就像是心电图,你的每一点情绪的不稳,呼吸的波动,都足以让它清晰的跃然纸上。在没有照片没有任何传媒工具的过去,一副好字就足以展现这个人的心性,精气神和当下的浮躁与静心程度。能够在科举的考场上写一手好字的,这个人最起码要有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功夫,与足够的“泰山崩于前色不变”“笔落惊风雨”的定力与气势。如果笔下的文章再有雷霆万钧之势,妙笔生花之美,不录取他录取谁呢?这就是古代人对于当时情况产生的独有的智慧吧。
当你很细致很细致地写字的时候,就如同眼睛被擦亮了一般,会猛然发现你的生活中,就在当下的一刻,居然有着那么多的可能性。生活不再是漂流而过的故事,而是一帧帧的画面。它足以让你意识到,每一分钟你都有着无数可能性的选择,调伏心性,心智清明,能够做出对自己有益的,健康的好选择。
这种感觉很像什么呢?就是无论是外界多么浮躁的事情,只要你看到了一点点的细节,你就开始意识到你能够接触的都是冰山上的表象。真正围绕着“你”所发生的那一点点,其实有着那么大的可被应变的空间。
这种惊喜感是如何产生的呢?是细节,是精微的细节。当你看多了足够细致的一点时,每一秒的时间你甚至都听得见。
(王羲之)
03
(三)精微:书法、禅学与花园之美
有个人问一个修禅的人 ,到底好在哪里。修禅的弟子回答,“早晨只要一睁开眼,就会被巨大的惊喜所包围。”“这个世界太美了,美到震撼,生命力的蓬勃,美到不敢置信。”
我知道很多无此体会的人会觉得他说的很玄,但其实禅修转变的就是意识。从某一方面来说,禅和书法有着相似之处,可以提升你的眼力和心性,看到极其微小的美。看到极其复杂而精巧的设计,让你感叹生活之美,生命之精妙。当你看得到那么多细节的时候,当这些细节又真的变美了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即便你所能接触的小小空间,已经蕴含了无数的美的可能性。 你会更修整,更注意,也会更精进,更体会到很多很多细小的、繁复或者简洁之美。那里面蕴含了“我”,而这个“我”,是一种更为平滑静水深流的意识形态。如同爱因斯坦说他看着宇宙,仿佛看到缓缓流过的水流。这种平静与静水深流的意识,是人类幸福的本源之一。
是否伊壁鸠鲁的花园享乐主义看着还那么狭隘呢?其实很多参禅的师父也是在寺庙里参禅打坐,挑水吃饭,种菜摘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他们或许看起来平淡,但是提升心性的艺术,都是能让人在有限的空间里合理安排,感受到巨大的乐趣。
以前有一个纪昌学箭的小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学箭,师父教他先练习能视小虫如车轮。三年后,他做到了,后射箭百发百中。我想,好的技艺就是提升你的眼力,什么时候你视微小如巨轮,当然就会自然而然地避开那些细微的不舒服的含混,避开拥挤的混乱;会喜欢小小的清净的空间里可以衍生出的清净、整洁、美、与空间感,以及整齐有秩序、静水深流的思想状态~
花园哲学家,或许就是...看到云的变幻,看到天空很蓝,看到花儿很美,看到你很好。😊在这一刻,生命就是这么好。一切都是这么好,自然而然,美轮美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