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不是解决问题很厉害,真正的高手是连让问题出现的机会都没有。
作家长,是有三个教育思维境界的。第一,处理出现的问题(即处理坏孩子);第二,培养优秀的品质(即教育好孩子);第三,拉升人生的高度。今天,我想分享对第二个教育思维境界的理解。
例如,孩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孩子在墙上画画,孩子喜欢看电视等等,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思维形成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造就不同的成为。
第一种思维是处理问题,立即呵斥和制止,处理起来就可以达到短平快的效果,但或许过几天孩子又忘了,继续在沙发上跳、在墙上画画、迷恋电视等;第二种思维是培养优秀的品质,可以理解为我要怎么培养他而不是怎么处理他,教育的目的是放大一个人的光明、减少一个人的黑暗。
境教是教育的前端,身教是教育的中端,言教是教育的末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最喜欢使用言教,因为它最直接、最省时、最省事,动动嘴皮就可以了。但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便是环境的教育(即境教),家中有什么样的成长土壤,决定了我们的家族会出现什么样的人。孩子喜欢在沙发上跳,如果可以告诉他“看到你蹦蹦跳跳得好开心哦,妈妈感到高兴,但是妈妈也会担心你的安全,家里的沙发是用来坐着休息和休闲阅读的,这样,我们一起去游乐场,在蹦蹦床上体验,尽情跳个够吧?”重复多次,孩子就知道了,蹦跳只能在专属的环境里,还可以尽兴。又如,孩子喜欢在家里的白墙上画画,怎么讲都不听,一不留神就跑去涂的到处都是,究竟是为什么?那是因为家里缺了一面涂鸦墙,如果多几次引导孩子,画画的时候要到专属设计的墙贴区域,慢慢孩子就懂得了在这里画是允许的,不用挨骂,不用躲藏,可以敞开了玩。再如,孩子喜欢看电视,很可能是家中没有建立起读书的文化,养育孩子一定要先建文化、再教化,一个有书香味的家庭,到处都是整齐的书架,从卧室到客厅,书籍随处可见,爸爸妈妈经常拿着一本书在看,孩子想不爱看书都难。
这便是境教的威力,看见即教育,视觉最简化,教育却最大化,因此境教是可以引领生命能量的,0-7岁、8-15岁、15岁以上的境教出口都是能够人为设计的。7岁以前的小孩心由相生,即他看到什么就会受到什么样的教育,感觉就产生了,而大人则是相由心生,内在喜欢什么就会去关注什么。下图就是心理能量的循环圈,我们来揭秘孩子是怎样被教育的:
家中营造的读书文化,随处可见的书(外来刺激),孩子就产生了熟悉感(感觉产生),慢慢被一本又一本有趣的封面吸引,会去翻开来看(产生关注),从书中受益和享受到乐趣,孩子增长了知识和开阔了眼界(自我教育),当孩子看书阅读时,受到父母不断的肯定和欣赏时,甚至全家一起看书,爱读书的行为就再次得到了强化(再次被强化),这时候孩子借由书籍去往自己想要去的任何地方,大脑的神经回路就会加速成为高速公路(神经回路加速成为高速公路),爱看书的习惯产生,以后不需要提醒,孩子就自觉拿起书来阅读(自动波),家中的读书文化,形成无形的教化作用。
父母有知有觉的行为,孩子不知不觉的长大,孩子被教育了,却不知道已经被教育了,这就是境教的魅力所在。作为父母的我们,看到的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需要,决定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维,也就是方向一变,问题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