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有知识焦虑,买了很多书,哲学的,经济学的等等,看了也不少,但是真的发现记住,可以服务自己的知识还是少的可怜,看着书柜里的书不少,但是看看名字既熟悉又陌生,这本书讲的是个什么?? 有的时候看书看的,枯燥的东西,稍微一走神,看过去就和没看一样,可不看,又有些焦虑觉这么好的时间难道用来打游戏吗??我想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样有同感。
之前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很这么多年,就在昨晚,听到一位大神罗老师的讲解,才豁然开朗。
罗老师讲了五个心法
1,人格,跟牛人学,而不是跟书本学,在过去人们为了传递知识工具,做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写在书本上, 书本就是知识的载体,而如今人格变成学习对象,牛人是知识的载体,所以要尽可能的和牛人在一起。
2,概念,人类本身是超级模式化的动物,世界本身又非常复杂,如何变成知识呢?就是沉淀成一个一个的概念,学的东西在说,有了概念就好像搭建起了框架,在学到新的东西,把它放到框架中来就OK 了【李笑来老师的付费订阅就是每周告诉你一个概念】
3,缝合,大量的知识从你眼前飞过的时候,这不一定是你的,你必须缝一针,缝到你知识架构中来,才是你的,就比如,我看完罗老师讲的内容后,这是我的吗?不是,我很可能一会儿就忘了,我在简书中以自己的理解讲一次,就变成自己的了,这就是一个缝合的过程,如果,觉得表达嫌累,总结成一句话也可以,总之要表达一次,才可以变成你的东西。
4,碎片化学习,关于应该系统性用整块时间学习,还是碎片化学习,到底哪一个好,这个不做争论,事实是我们的时候确实是大量的被碎片化,地铁,公交上,也可能是工作闲暇的时间,人们越来越支付不起大块的时间学习,碎片化是个不得不面对的现状,而事实是,学习,本身也就是碎片化的,一本书,你可能记住几个金句,几个观点,就OK 了,《论语》也就是孔子和弟子的对话,这也是碎片化的,所以,碎片化学习将越来越常态。
5,目标,世界上有两种人,第一种有三个观点,立场,感受,意见,
第二种人呢 也是三个观点,目标,方法,行动。
大部分人都停留在第一种,而我们终身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从第一种人升级成第二种人,用行动去思考。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