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虐
10月16号清晨,送淼入园。连拉带拽,淼用尽力气抱住我的脖子,哭喊着:“你们不乖!我要把你们扔到垃圾桶!我不要上学!”
正一番挣扎时,啪一声,淼舞动着肥嘟小手,在他爸脸上留下五指印。霎时,孩子爸眼睛充血,内心崩溃。
夜晚入睡前,淼吵着要讲完家里数百本故事。讲完10本之后,为娘早已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不自觉加速,哪知淼抗议:“太快了!重来!”
不自禁混水摸鱼少讲一页,哪知淼眼尖:“漏一页!重来!”
关灯睡觉,淼就踢脚抗议。
直至周旋至深夜11点,职场妈妈火山喷发,请来戒尺,狠狠揍淼一顿。
淼终于含泪睡去。恶劣结果是凌晨1点他做梦喊着:“我要全部,我要全部!” 因此,为娘整夜整宿,内心折磨悔恨。
问,我该如何对待看似无理取闹,甚至带有攻击性的你?
二.我和你的关系
这周武志红在得到的主题“攻击性”给了我启发。他提到以下视频:
http://p.weibo.com/show/channerWbH5/1034:b7dd0774ca80b1bebdd81f14814bb2ff
亲子关系不也如此吗?娃在身边,装模作样,使出浑身解数,同他一起成长,乐趣丛生,哪怕你“牺牲”自由青春。但突然孩子上谈幼儿园,独自一人,怀念孩子在家的闹。
一个人是自由,动作干净利落,但同时也是孤独,缺乏生机。
和娃在一起,花样百出,哭笑不得,但同时也充满生命力。
每个自体永远都在寻找客体,我永远在寻找你。而童年时和父母等重要养育者(客体)之间的关系,内化成自体的内在关系模式;而这内化的关系模式会投射在今后任何一段关系中。
问自己,当孩子表现反抗或者攻击性时,我动手揍孩子时,想同孩子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我想让孩子听话,不要多嘴!因为这符合我的内在关系模式:权威的父母-听话的孩子。童年时父母用棍棒和责骂早已刻画这一内在关系模式。于是,关系中的我倾向表现顺从,压抑,然后积久成疾。
你的“攻击性”需要被我看见
武志红认为,有攻击性的人生,如何水晶球向外散发能量,将自我生命展开。生命力向外伸展,也许会给他人社会造成问题。但如能在其呈现时,与其它客体建立关系,碰撞彼此,看见、修复乃至疗愈,或者创造和争取,而如果从小就是向内塌陷,就可能失去了机会。他感慨,多少人拥有超一流的天赋,但生命力不能向外展开,只能被消耗在向内塌陷的自我中。
世界的本体不是神圣的“你”,也不是孤独的“我”,而是“我和你”之间。
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不含诱惑的深情。有条件的关注遍地都是,而深深的理解和接纳却极其短缺。不自觉总会对孩子说,你好好吃饭,我就————;你好好睡觉,我就————;你不哭了,我就————。而常常忘了,尝试去理解孩子,接纳他的情绪。似乎孩子表现不好,你的爱也随之而去。
武志红专栏提到宫崎骏动画片《风之谷的乌西卡娜》,当乌西卡娜被父亲送的小动物咬伤时,虽然她感到疼痛,但她丝毫没有动摇对它的爱,而且理解了它的不安。那一霎那后,小动物就相信乌西卡娜的爱并成为忠诚的朋友。这告诉我们,试着理解接纳这份能量,并将其转化。
做不到?那就诚实向孩子反馈:我的能力有限,我承受不了你的攻击,这不是你的错,是我能力有限。
三.我待你如初恋
很多父母最初不能接受孩子的哭泣,不能接受孩子攻击自己,到觉知接纳孩子的攻击性。为人父母需要终身学习和觉知,选择正确的难受。
容易 困难(正确的难受)
惩罚孩子 蹲下来沟通理解
自以为是教育孩子 学习心理学脑科学进行教育
找借口 找方法
看书 运用
从众 独立的思考
....... ......
亲子关系中,当孩子表现出不满和攻击时,苛刻权威家长惩罚打压抑或离开孩子,似乎当场见效果。但这只是“转称负担”,治标不治本。孩子看到了自己的攻击带来不好的东西,他认为攻击是不好的。今后就会倾向用不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攻击性。或者压抑自己的生命力。
简言之,你也许得到了一个乖巧的孩子,但也失去将其生命力绽放的机会,也培养了潜在的下一个苛刻权威。
让孩子的生命力得以在与自己的关系中流动,而非让关系双方感觉到,这个关系苍白无力,空洞。
记得某育儿节目里,一位二孩妈妈对大女儿欺负小女儿束手无策。在指导师鼓励下,她观察理解大女儿做法,并鼓起勇气含泪问大女儿:“你是不是担心妈妈有了妹妹就不爱你呢??不会的,你在妈妈眼里是独一无二的。妈妈爱你!”大女儿泪流满面,嚎哭不止。她的攻击性被看见了,她的哭是感动和释放。
次日,淼放学回家后,我立马真诚地跟他道歉,还跟他说,“妈妈很爱你,就同你爱我一样。”随之,小家伙大喊:“那今晚讲全部的故事书!”
我灵机一动:“可以!那如果妈妈讲累了,用喜马拉雅山播放哦!”
成交。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是你教会孩子如何对待你。接住孩子的攻击性,倾心静听,那攻击性背后其实都有生命力的呼唤,需要被看见,被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