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书中方法汇总之——如何对孩子保持耐心

要对孩子保持耐心,书中主要从观念的角度分析了几种让父母不能平静的原因,改变我们的传统认知。把传统思想中认为的,是孩子造成父母心烦气躁的原因和孩子分离,这样孩子就不能引发父母烦躁,从而父母可以做到平静有耐心。

只要我们的思想转变了,行为自然会改良。可以说一切问题都是思想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认识到,我们的烦恼来自工作、社交、收入、焦虑等很多方面,孩子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最后一根稻草,恰恰点燃了父母积累的情绪,于是孩子成了发泄对象,成了众多情绪的替罪羊。

这通发泄实在和孩子关系不大,对于情绪年龄不够成熟的父母来说,只不过是他需要一个出气筒,孩子和家人是最合适人选。

孩子不但自己的情绪得不到安抚,还往往是大人情绪的受害者。



孩子无罪,孩子无力,孩子只能以“不良行为”向父母表示抗议。这是我们要明白的第二点。

孩子是被父母冤枉的,他无法在冤枉他的人面前伸冤,再加上父母还意识不到为什么爱成了伤害。

父母并无恶意,只是不明白自己的爱子心切为何不受孩子待见。

孩子无法直接和父母对抗,只能用不配合、故意违背、调皮捣乱等“不良行为”逃避父母的情绪和管制。这种违背和脱离父母权利会让孩子感受到轻松自由,对孩子来说是寻求安全感的直接选择。我们大人自己不也常常用类似做法对付讨厌的领导吗。



第三一点必须认识到的是,孩子教育是一项需要无限耐心的长期工作。

从胎教开始的教育事业,要坚持几十年甚至终身,不学点方法不行,没有耐心更不行。重点强调要维护亲子情感连接,拿什么维护,耐心,无限耐心。

平时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这就是没有耐心。没有耐心说明父母缺少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或者缺少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

注意,缺少沟通和情绪管理的方法,是大人存在的问题,结果却对孩子发脾气,这有点逻辑不通吧。虽然逻辑不通,但大人就这么干的。这种做法的意思是,我错了,你受罪。



回看以上三点,父母存在问题,结果惩罚了孩子。认识到这些,我们才能从理念的高度对孩子保持耐心。

但要有一个思想准备,在学习使用耐心过程中,情绪会不断跳出来进行破坏。我们还需要经常学习一些管理情绪的知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